今天继续为你解读这本书。
读书不是光为了在书里找到某个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更多时候会得到启迪,得到思考的方向。
第三次失败和耻辱
琦善,出生贵族,30岁就当了河南巡抚,一度位极人臣,权倾朝野。咸丰即位后,有人弹劾他在陕甘总督任内,妄加诛戮。皇帝命人革职查办,但是琦善在京中人缘一直很好,审判官员为他开脱罪责,满朝无人反对。只有曾国藩拍案而起,要求严查琦善。慑于曾国藩的刚直,咸丰2年4月,琦善被革职发往吉林效力赎罪。
被曾国藩扳倒的另一个权臣是赛尚阿。咸丰二年年初,赛尚阿因为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调度不力,日久无功而被查办。朝中众人多意图为之宽解,只有曾国藩主张严办,最终赛尚阿被革职。
虽然两次争执曾国藩都取得了胜利,但他却失了同朝官员的人心。曾国藩打破了官官相护的潜规则,成为官场上的异类。曾国藩在官场上的处境愈加孤立,对两位大人物的弹劾,让他得罪了一大批人。因此,曾国藩在咸丰二年,几乎成了京师人人唾骂的人物。
第四次失败和耻辱
咸丰二年年底,太平军步步逼近,咸丰皇帝情急之下,诏命在老家为母亲守孝的曾国藩兴办团练,也就是组织民兵,保卫乡民。
曾国藩一到长沙,就展现出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严令繁有地方土匪、流氓、抢劫犯被抓获,不必经过州县审讯立刻处理。在他的严办之下,社会迅速安定下来。奇怪的是,曾国藩勇于任仕,并没有赢得湖南政界的感激,相反却招来怨怼。
曾国藩一不要钱二不要利,只想真正为国家分忧,这就触犯了官场潜规则。他处理了所有的罪犯,别人还有什么油水可捞?政绩都被他占了去,别人的面子往哪里摆?因此,曾国藩组织训练新军时,受到了地方官员的层层阻碍和百般刁难。
绿营士兵看曾国藩的新兵不顺眼,双方打了一架,曾国藩抓了几个绿名士兵,捅了马蜂窝。绿营兵聚众闹事,包围了曾国藩的公馆。曾国藩有了麻烦,巡抚骆秉章不仅不出面调停,反而装模作样,暗暗发笑。湖南官员们眼见曾国藩被修理,个个眉开眼笑,把这事儿当成笑话四处飞传。一时间满城都是对曾国藩的讥笑之声。
因为在长沙处处受到排挤,曾国藩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好汉打脱牙或血吞。他不再和长沙官场纠缠争辩,而是卷起铺盖前往僻静的衡阳,开始赤手空拳创立湘军。
第五次失败和耻辱
如果没有长沙受辱,就没有曾国藩后来创立的湘军。他在创立湘军的过程中,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文人练兵没有经验,还没有朋友帮忙,这些都是其次,曾国藩所面临的真正的困难,在湘军没有制度保障。湘军在大清朝没有编制,不为朝廷和官僚体系所接纳。这种体制上的矛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没有军饷来源。
曾国藩或许有过退缩的念头,但是长沙之辱如同一根针扎在心里,让他时刻难以自安。他苦苦支撑,排除万难,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练成了一支17000人的队伍。
咸丰4年4月,湘潭之战中湘军水路不足万人,与3万之众的太平军作殊死战,十战十捷,这是太平军兴兵以来,清军取得的唯一一次重大胜利。皇帝的嘉奖令发下来,却没有拨款一分,军饷仍需自筹,这让曾国藩愁眉不展,焦头烂额。作为下放的军官,曾国藩在地方上没有实权,因为担心曾国藩拥兵自重,咸丰皇帝对他处处防备不给实权。
曾国藩带兵治理江西,就地筹饷,可江西前后两任巡抚都对他指手画脚,处处刁难。皇帝不信任,地方官不支持,曾国藩的处境仍然十分艰难。自己忠心耿耿,不想皇帝对他如此提防。曾国藩的寒心和委屈可想而知。
正在曾国藩痛苦万分之时,他接到了父亲的讣告。曾国藩立刻上书,要求回家守孝,并且不等皇帝的回复,就把军队抛在江西,径自回到湖南老家,还想借此要挟皇帝,给他实际权利。没想到咸丰皇帝顺水推舟,批准他在家守孝三年,实际上解除了他的兵权。曾国藩万万没料到,苦战数年竟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而他的那些宿敌,也就是长沙城中的湖南官员们,闻听此讯个个喜形于色。
——退出官场闭门反思——
赋闲在家的曾国藩,细细咀嚼平生所受的五次奇耻大辱,自我反省。慢慢的他从中发现了自己的致命弱点,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蛮干一味刚强。
一年后曾国藩被重新启用,一年的闲暇生活,让他的思维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对同事曾国藩不再傲慢,而是和气周到;对皇帝曾国藩不再直言不讳,而是学会了打太极。
挫折是人生的助力,曾国藩的五次耻辱经历,使他顿悟了属于自己的为官之道。后历经数十年,他在官场屹立不倒,凭借圆滑的处世之道和过人的功绩,终于成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
————分割线————
有才气读书会
2020.1.18 周六
笔记分享者:周菁 微信:346342199
金融+读书+公益;
金融:帮助别人增加口袋里的本钱;
读书:帮助别人增加脑袋里的本事;
公益:一切所得要感谢并回馈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