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有名且独特的故事。早在学生时代我看过它,当时只觉得这份感情太真挚太浓烈,让人感慨。但此次读来,却觉得太过讽刺愚昧,让人忍不住直抒胸臆。
这个故事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开展,用这个女人的口吻讲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这是一段单方面的爱情。这个女人爱着这个男人。却自始至终没有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爱。直到死亡来临之前,才以书信的方式讲述出自己的心意和人生经历。
一口气读完,不得不说故事非常精彩。但我却没有任何感动,只觉得很讽刺,很愚昧。
作者想表达什么呢??只有如此浓烈的爱情才能永恒吗?实际上,我认为这并不是爱情。这只不过是一种幻想,披着爱情的名义而已。
女主人公写道:我的生命是从见到你的那天开始的,在此之前都是灰暗的。她仔细的回忆了在见到男主人之前那个期待的过程:打扫得干净漂亮的房子,新搬过来的雅致的家具,从未见过的彬彬有礼的仆人,人们口中对男主的赞誉和描述。这一切,反衬着女主自己灰暗潦倒的生活。
于是,从未见面开始,女主人公就充满期待,就开始爱上了男主人公。而这份爱持续了他的人生,这份幻想贯穿了她的精神世界。
实际上,这真的是爱情吗?女主人公真的了解男主人公吗?真的是因为喜欢他,欣赏他,而对他产生的爱慕吗?未见得。女主人公所爱的,归根结底是男主人公所代表的那种生活方式,生活阶层和生活状态。女主人公所爱的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自己现有生活的世界,是因为对自己的现状有强烈的逃避情绪。
女主拥有一个不算幸福美好的生活,她下意识的想要逃避,而不是面对解决。她用一份完美的爱情来承载了她的逃避。这份爱情的对象并不重要,是张三,是李四亦或是王五,都是有可能的。女主只是需要有一个人来承载她的爱情幻想,让她理直气壮的飞蛾扑火,以逃避不愉快的现实生活。
这是何其讽刺,生活中又是何其常见?当我們抱怨自己糟糕的原生家庭、当我们不满自己糟糕的现状、当我们嫌弃不够完美的自己,大多数人下意识的选择不是面对而是逃避,而爱情是一个很好的逃避借口和载体。
与此同时,女主悲剧的一生归根结底源自于愚昧,源自于她病态的世界观,爱情观和价值观。
她的世界观依然是男权社会的世界观,这个世界是男人做主的,女人是附属品,如果想要改变命运,只能依靠男人。故事里的三代人都在靠男人改变命运。
女主人公的妈妈,原来是一个哀怨潦倒的寡妇,后来被一个有钱亲戚追求,一朝飞上枝头变凤凰,成为了城堡的女主人,过上了贵妇人的生活。
女主人公本人,她把男主人公奉为信仰,当做到救命稻草,人生最大的心愿是男主人公会主动地认出他,爱上她,从而过上幸福的完美生活,可惜这只是个幻想。
女主人公的儿子,作为私生子,在最肮脏的贫民医院出生,但他后面却享受了良好的教育和物质条件,原因是女主人公出卖自己的身体,去给别人当情妇。
他们想要靠爱情、靠男人来改变命运,却从来没有想过要靠自己。
她的爱情观也非常的变态,在女主人公的观念里,爱情就是人生的一切,爱情就是肉体的结合,爱情就是等待王子拯救,爱情就是排他主义。
作为一个13岁的小女孩,她爱上了风度翩翩、生活优越的男主人公,从此放弃了人生的一切。学习、工作、亲情、友情,通通都放弃了,她的人生中只剩下那虚无缥缈的爱情。极致的浓烈也是极致的绝望。
几年后,虽然年纪增长了、身体成长了,但她的思想和病态的爱情观却一如既往。在她的爱情观里:我爱他,我就要把我的身体献给他。在她的爱情观里,爱情只剩下了肉体的结合,没有情感的交流,没有思想的共鸣,没有尊重和欣赏。
并且,她的爱情观很被动,她从头到尾不敢主动表达,不敢接近男主人公。她一直渴望男主人公能够主动的认出他,主动的爱上他,主动的和她开始幸福美好的生活。她一直在等待男主人公的施舍,却不敢稍微争取一下。
她的爱情还非常的排她,无比的忠贞。自从她的世界里有了男主人公,她便再也看不见任何其他男人。因为貌美,女主人公身边一直也围绕着其他的男士。其中不乏真心者、不乏富裕者、不乏温柔者、不乏殷勤者。但女主人公非常的忠贞,坚决拒绝每个人的爱意,推掉身边这些触手可及的、真实的潜在伴侣,一心一意为那个虚拟的幻想中的完美伴侣献身。
这种爱情观真的太过于变态了:唯爱情至上,为爱情献身,不争不抢,等待施舍,无比忠贞,绝无抱怨!这种爱情观也许是男权社会里,男人所期待的最完美的爱情观吧。
男主人公享受了这完美的,无任何付出和负担的爱情。最后得知真相的时候,是惋惜女主人公的离世,还是仅仅惋惜这份完美爱情?
因为有限的鉴赏能力,我看不懂作者是想要歌颂爱情还是想要反讽。但我只看见了那个愚昧病态的女主人公,她这一生不过活在她愚昧的世界里,抱着她病态的爱情观,追逐着她那虚无的幻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