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大人囿于敬上之小节,无视拯国救民之大义,更加上大人秉赋拘谨怯弱,终于只为保己身及曾氏一门的安全而裁撤湘军,自剪羽翼,失去了大好时机,辜负了亿万百姓的热望,为史册留下一桩永不可挽回的遗憾!”陈广敷先生的一席话,让病入膏肓的曾国藩有大梦方觉之感,可惜这一切都晚了。曾国藩一生灭长毛,镇捻寇,建盖世功勋,取五等爵位,然而这并不是曾的终极理想。他大力矫江南之弊,首倡洋务之举,他是想报效朝廷,造福百姓,这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的。然而他期望的造福百姓却难以实现,因为女主临朝,皇上孱弱,官场腐败糜烂,外辱于四夷,内烂于十八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现实的写照。所以陈广敷才会批评曾国藩错失了推翻清朝的统治建非常大业的机会。
纵观中国两千年历史,每到朝代更替之际,总会出现同一个命题,是忠君敬上还是拯国救民?多次有人试探曾国藩,希望他推翻满人、自立新朝,,只可惜每个试探他的人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大多是从不能受制于人、要自己做皇帝的角度出发来劝说。而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的曾选择了首先忠君敬上。只有临死前见的陈广敷先生是从天下百姓的利益着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救民于水火之中才是首要的,不能为一家一姓而牺牲国家兆民。
如果曾早点听到陈先生的这段话,不知道是否会有不一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