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舅舅回了一趟老家,见到了家里的老屋。现在老屋附近都盖起了小楼,只有老屋还是这样,一如几十年前一样。老屋自不再住人后早已寥落,屋外杂草丛生,还有几辆工程车停在院子里。本已脆弱不堪的土房,再与推土机的钢铁之躯对比,愈发显单薄。
老屋始建于土地承包政策之后,原本住在村里家族聚居的一家人,开始向村口迁移,家家户户盖起了新土房。老屋原来是生产队的工房,工房用于储藏粮食与农具。队里一收些粮食就会到这里来分给各家各户,因此这里就像是村里的一个小广场。
外公以前在城里当老师,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每年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找他来帮忙写对联。外婆在村里当过出纳,读书虽不多,但也识字,哪户要给外地的亲人写个信,都会来找她或外公。他们一辈子乐善好施,平时给家里孩子理发的时候,村里的孩子们也会跑过来凑热闹,就顺便一起都理了,家里做了好吃的也是如此。
老屋沿袭了之前小广场的热闹。外公的父亲也是一个喜欢谝帮子(聊天)的人,经常一堆儿老人聚在院子里纳凉聊天。而外公每周从城里回来,附近的许多老师也都聚到这里来,就像一个开放的会客厅,大家自在畅谈。
这种氛围,这种文化,自外公举家搬到城里后就再也难寻觅了。乡村与城市,哪个更开放,哪个更自由,有时还真的很难说呢。
舅舅在家庭群里发了几张老屋的照片,写了一段话“亲人们:这是咱们的老宅,也是咱生长的地方,永远忘不了。”
一时,群里的亲人们纷纷感慨。
姨:唉,如今是房子破烂不堪,但永远不会忘记它,我们都是那里长大的,有我们美好的回忆!
小舅:后面负担轻了收拾房子,根要在!
妈:多年没有回老家了!如今房子很旧了,草都长满了!院里都成了别人的停车场了!小军说的好!根要在,等后边有时间,一定要收拾哩!
共同的记忆构成了根,而根又变成了人生的本 ,没有根与本的人生便犹如浮萍,四处飘摇。一个国家因为有了根而有了民族的凝聚力,一个家族因为有了根也有了家族的凝聚力。
对于根的呵护与传承,是家族一代又一代人永不应忘记的家族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