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不知道的——由一个匪夷所思的抢劫案引发的心理学效应……


今天跟一个老师聊天,内容不外乎都是学生成绩之类的,然后她说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自我感觉良好。

其实我的经验中也有类似的感觉,每次考完试走出教室自信满满感觉“考的全会,蒙的全对”的学生,通常成绩不会太好。

这是什么原因呢?热爱学习的我专门查阅了大量资料,原来这个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

邓宁-克鲁格效应是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

也就是说,能力欠缺者常常自我感觉良好,他们不会有太多的自我怀疑,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也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这也是成绩差的的学生经常认为自己考的不错的原因。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局限性认识不足,只有接触到外面大量的知识,才能看到自己所掌握的东西有多匮乏。

这也就意味着,那些在某方面不是很擅长的人往往过于自信。相反,而那些努力过的人,往往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因为优秀的学生过于专注于尚未学到和掌握的东西,并因此不断提高自己的标准,所以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行,而过低估计自己的水平。

很有意思吧?越不学越觉得自己了不起,越学习越觉得自己匮乏的厉害!

而更有意思的是“邓宁-克鲁格效应”的由来竟然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抢劫故事引起的。

1995 年的一天,一个大块头的中年男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了匹兹堡的两家银行。

他没有戴面具或任何伪装,在走出银行之前,他甚至还对着监控摄像头微笑。

结果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他很快被捕了!这个自以为是的家伙叫“麦克阿瑟·惠勒”!

但在警方给被捕的惠勒看当天的监控录像时,他露出难以置信地表情,嘟哝说: “可我涂了果汁。”

原来,惠勒认为把柠檬汁涂在皮肤上会使他隐形,这样摄像机就拍不到他。

柠檬汁可以被用作隐形墨水,用柠檬汁写下的字迹只有在接触热源的时候会显形。所以惠勒觉得,只要他不靠近热源,他就应该是完全隐形的。

最后警方的调查表明,惠勒既没有疯,也没有嗑药,他只是很夸张地“搞错了”柠檬汁的隐形用法罢了。

这个传奇故事引起了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大卫·邓宁(David Dunning)的注意,他与研究生贾斯廷·克鲁格( Justin Kruger)一起研究这一现象,得出了心理学上的“邓宁-克鲁格效应”。

我们想想在生活中,哪些人群会容易发生“邓宁-克鲁格效应”呢?

除了成绩差的学生(其实考试成绩一出来就会露出原形),这种情况会主要发生在两大类人群中:

一种是经验主义者,也叫倚老卖老型。

这种人通常会是工作时间比较长或者是年龄较大,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人。这类人有个明显的特点,喜欢说:“当年我怎么怎么……我曾经怎样怎样……这样的事情我见多了之类的。”

哈哈,人到了一定年纪,好为人师也是正常的,但要警惕世间万物都在变化,自己不学习不成长是跟不上形势的。

活到老学到老才是硬道理!


第二种是半瓶子型。

研究表明:一知半解的新手最会有过度自信的情况,也就造成了“新手泡沫”。

有一项关于医生诊断失误率的调查中得出:在最开始,新手医生是谦虚的,对自己诊断正确率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但是在诊断了一些病人之后,这些有一定诊断经验的新医生高估了自己的诊断准确率,他们认为诊断准确率为73%,可实际上正确率还没有到达60%。

中国有句俗语叫“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所以,要把自己的瓶子装满,唯有秉持老老实实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坚持精进,才会不断成长进步。

感冒了,好多鼻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