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1995年,美国有个叫麦克阿瑟·惠勒的中年男子,单枪匹马抢了两家银行 。银行的人没难为他,要钱给钱。电影里一般抢银行的都带个头套,但是惠勒没有采取任何伪装措施,他甚至还对着监控摄像头笑了笑,抢完银行就愉快地回家了。
当天晚上警察就抓住了他,并且出示了监控录像带的证据。惠勒感到很震惊。
惠勒说:“不对啊,我已经在脸上抹了柠檬汁啊”!
原来,惠勒认为把柠檬汁涂在皮肤上会使他隐形,这样摄像机就拍不到他。柠檬汁可以被用作隐形墨水,用柠檬汁写下的字迹只有在接触热源的时候会显形。所以惠勒觉得,只要他不靠近热源,他就应该是完全隐形的。
也许他听人说过柠檬汁可以隐形这个知识。但他显然误解了“隐形”的意思。
惠勒的愚蠢惊动了康奈尔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叫戴维·邓宁,他就跟自己的研究生贾斯汀·克鲁格搞了一项研究,想看看为什么这种一知半解的人能有这么大的自信心。
这个研究非常非常经典,被很多人在不同的领域做过验证。邓宁和克鲁格研究人的两个能力之间的关系。一个是你在某个领域的技能水平,一个是你对这个技能的自我评估的能力,也就是你对自己的水平跟别人相比是个什么位置,有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邓宁和克鲁格招募了一批美国的大学生受试者。一方面,他们测量这些人逻辑推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测量受试者自己心目中的逻辑推理能力。测试的成绩受试者的自我评估都用在所有参与者中的百分比表示。比如说60%,意思是你的水平超过在场60%的人。
所有人被按照真实能力分成了四组,结果显示:
第一组:真实水平最低,平均水平只有百分之十几,但是他们心目中认为自己在人群中能排到60%以上。这是一个大大的高估。
第二组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第三组的自我评估最客观。
第四组:真实水平最高,但他反而还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这个结论就很明显了:那些能力差的人,自我评估能力也差。这就是“邓宁-克鲁格效应”。
每个人都有点“迷之自信”,过度自信是人之常情。但是“邓宁-克鲁格效应”说的是,自我评估的偏差程度跟能力密切相关:是越没能力的人,反而越能高估自己的能力。而那些真正水平高的人,反而还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他们的发现是,越是一知半解的人,越自信。越进步的人越虚心,越落后的人越骄傲。你越不知道,就越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这个研究的影响非常深远。现在人们分析,之所以会有这个局面,是因为那些能力低的人,没有办法合理判断自己的水平。
如果我逻辑推理能力强,那我听到比我水平高的人讲道理,我至少能听懂,我就能感受到自己不如别人。可是如果我逻辑推理能力差,我就根本分不出来哪个是对哪个是错。分不出对错,再加上每个人天生的自我感觉良好,我就必然认为我其实还不错。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状态。你以为自己挺厉害!因为你根本看不懂什么叫厉害什么叫不厉害 —— 因为想要看懂,你首先得比较厉害才行!
以上内容来自万维钢精英日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