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速五厘米》这部电影对于我们八零九零后一代人而言或多或少知道些。
而我对于樱花的印象,也是从那刹那间樱花瓣于空中漫漫飘零的电视画面而开始。
说起来,那时候还小,家里被电子毒品这个观念所影响,怕对我的学习有所影响,因而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我们这代人大部分也是如此,这部动漫电影,我是通过一档动漫的电视栏目所得知的,直到高中才有机会看。
也正因为如此,我对于樱花、动漫、网络、日本有一种莫名的向往,人总是如此,如果早些年对某样事物的好奇心无法得到满足,它会通过欲望这个客观存在而慢慢积累,直到某个瞬间,一切将会爆发出来。在某一段时间里,我特别沉迷一些事物,都是因为如此,在此,不做辩驳。人,可以选择认清自己,也可以选择糊涂一世,而我选择清醒而活,确实消耗掉不少时间和精力。
说回樱花,在日本的影视剧中总少不了樱花,它灿烂时总带着浪漫,它凋零时总参合凄凉,它是日本所独有的文化。而我国的花文化如果硬逼着我去概括,就是延绵如树根,开枝如树干,它像棵常青古树。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这个复杂多彩,包容并蓄的国家至今无法确定国花,可知的是目前牡丹和梅花的呼声很高,若各位有兴趣不妨深入调查。当然,硬要我说观点的话,我只能引用《道德经》中的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国格局已大,国花就定为百花何尝不可。这种开放式的观念,不贪图花王的名号,也不故作世间之孤傲者,进退有得,具备大国的风范。
日本文化赏的是樱,而纵观整个中华大国史,赏的是百花,这里也不再作拓展了。
同济的樱花,是97年日方为了祝贺建校90年而赠,因而它们的存在代表了中日友谊。
在日本文化中,赏樱算得上是一件合家欢的事情,类似于我国的中秋节的概念,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花开花落,也正应和了事物盛衰的自然法则。多少人穷其一生也只为了展现出其最耀眼最希望被人欣赏的一面。
同济之樱的信息来源于我父亲,他是个浪漫的人,因而生活中的美好之事他都会有所关注。人世间正因为多了他这类人,才让这个世界丰富多彩。面对那些单纯美好的事,可以放下心中的算计,卸掉对他人的防备,因为景是静的,此方永恒,所以不必思考景外之事。尔非乱世,何须时刻提心吊胆;若时值乱世,又何来心情去赏片刻之花。
来到同济大门前,经过一个多月的心态调整,我终于能正视内心的自卑,我不再感到畏惧。我虽不是什么学霸,我甚至很懒很负能量,但从小到大面对真正喜欢的事物,自问这份热衷不逊任何人。我自人生经历中悟出自己的座右铭:自信而不自负,自知而不自卑,在此刻得到了其真正的含义。我是一个二本支末出来的人,在这个名校面前必须保持自知,但生而为人也必须保持自信,这一次,我终于迈得开脚步。
随着人流方向,见到了同济那“同济意味”的图书馆建筑,其老成与现代并存的风格一下子让我感受到了别样的建筑美。在多用玻璃幕墙的市中心的建筑所给我带来的审美疲劳下,给了我内心一种清新感。而由于目的和时间有限,我并没有来得及逛完同济所有的建筑。身为工程行业的人,对于这所全国数一数二的建筑届的学府,更增添了一分向往。
樱花大道就在篮球场、网球场边上,将两者隔得泾渭分明,但两岸的樱花却意外开得工整近似,我不由猜测是否是人为修剪造成,还是真的巧为浑然。
然而,真正遗憾的是,正如我所拍摄的,人实在太多了,就像条乱流不息的小河将整条大道塞得满满的,不过转念一想,在入口处,就把这人流当作河流,静景樱花,相衬这动景,是否是种巧妙的动静结合。
是了,樱花树,它是棵树,树的动作相对于人是缓慢的,它是宁静的,不受外源打扰的,不论人来人往,不论日升日落,它都按照它自己的轨迹花开花落。而这人流虽然细看杂乱无章,但总的来说,大家的目的不都是来到这里,为了这樱花树而来嘛?更好的是,人虽欣赏,但他们也不干预樱花树的兴衰。二者之间的影响,并不强烈。这份动静结合的巧妙,就似太极八卦,富含道性。而道这个字用在此处又偏生合适,它既是道路又是哲理。
而所处乱流外这个位置的我,又得到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安静。
世上的事本一片空白,人赋予了其自身的理解,因而产生了一条路,这条路后来成了道,道又将归为空白。
旁人看我如此说,会说我想太多,可是这世上很多事,又恰巧只有想的多才能看得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