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关系问题,可能只是人格带来的痛苦
前段时间几个朋友来家里玩儿,客厅地毯上扔着一本关于边缘型人格障碍治疗的书籍,八成是我在某个周末下午躺在地毯上看的时候睡着了,就扔在了地毯上。其中一个朋友看到这本书,翻看了几页,然后问我:“到底什么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常见吗?”
然后其中一个心理咨询师朋友,就讲起来他的一个朋友的故事。这个朋友常找他抱怨,说自己的女朋友对别人都好,但是对他,犹如冰火中跳舞,一时特别好,一时特别糟。没按照她的心意穿衣,是不爱她了;说话的时候看了别的地方,是不爱她了;她要男朋友全身心地爱她,迁就她,她可以为了男朋友可以做任何事情,倘若男朋友不爱她,她就去死。
所以,这位朋友特别想知道:要怎样才能安抚好他的女朋友呢?我这个咨询师朋友说,他忍不住告诉朋友,这大概是“边缘型人格”的特征,鼓励她去见见心理咨询师。因为这些问题,作为男朋友他一己之力解决不了,他再顺从女生也解决不了,这不是关系的问题,有时候这只是她人格带来的痛苦……最后,他们去看了心理咨询师。
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这位女生意识到,一直以来,自己饱受“边缘型人格”的折磨。
最受苦的就是我男朋友。
前一秒,我还夸他是全天下最好的人,下一秒,我就开始数落他。
然而幸运的是,他一直迁就我、包容我。
在这里,我想要谢谢他。
尽管他表现得如此优秀,我还是经常会感到持续的、莫名的、无法摆脱的空虚。
可以说,我们相处的过程,就是我的内心不断感到空虚、又被填满的过程。
我很痛苦,他也很无辜。
回到生活中,她也一直保持着这样的觉知,在自己要开始“作”的时候,让自己停一停,自己到底想干什么?如果是需要安全感和一份确认,那是否有更好的方式?不仅是她,连她的男朋友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之前他的内心是极委屈的,只是忍着不说,现在知道了她的苦处,他愿意给她更多的爱和陪伴,给她安全感,和她一起成长。因为少了许多内耗,他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亲密了。
认识人格,从“满足别人”走向“活出自己”
但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去做心理咨询的,一般人要是遇到心理上的困扰,该怎么办呢?大家好!我是简里里,在互联网上,我通过心理科普、创办心理平台,帮助很多人透过心理学,解决自己的烦恼、寻求自己的成长。我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的来访者,也曾经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扰:
有的人,想要事业有所成就,可不管怎么努力,好像总是卡在某个地方,难以突破;有的人,渴望一段亲密关系,可指责、争吵、冷战不断发生,相似的场景重复出现;
有的人,想处理好人际关系,却发现难以融合,只能屈己待人;
有的人,内心有巨大的冲突,想挑战自己,却总畏惧退缩;想心平气和,却总哭闹崩溃……
这些困扰,实际上也是人格带来的痛苦。
武志红老师曾说:漫漫人生长路上,人格才是核心竞争力。
比如“焦虑”,人格成熟度较高的人,就能容纳焦虑,同时尊重事实本身,做到真正的归因;
比如“选择”,人格幼稚的人,会把选择权交给别人并依赖被人对此负责,人格成熟,意味着,独立选择并为此负责,直面属于自己的事;
比如“情绪”,在各种各样的情绪中,你是看清真相,还是陷入情绪之中?你是将自己的感受强加于他人,还是能分清事实与投射?这也是人格成熟度与否的表现。
心理咨询师们越来越不愿用“疾病”来形容各种心理现象,因一切现象,皆是复杂人性的一个表达,疗愈,常常可以等同于觉知,认识到,就好了。
厘清那些困扰你的部分,哪些是现实中的无奈,哪些是人格带给你的桎梏;同样,透彻地了解自己的人格,了解你是“谁”,适合做什么,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更能帮助你发挥自己所长,更好地融入关系……
于是我想,能不能透过心理咨询师这个特殊的视角,通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案例和故事,向更多的人介绍:
人格是什么?有哪些测量工具?
它如何变化?改变条件是什么?
如何从惯常行为探寻人性背后的动机?
了解自己的人格后该如何自处及成长?
了解他人的人格后该如何与之相处?
怎样通过人格提升社交力和幸福感?
这一次,我将在武志红心理平台详细解析10种常见的人格特质,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工作体验,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更有效地应对生活中感到困扰的议题。不做道德审判、不评价好坏,只是带你走进人格,让你更好地与世界相处、与他人相处、与自己相处,最终实现你想要的精彩人生。
源于网络:文 | 简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