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0-1/2019-06-17
最近,制定旅行计划并开启11天的苏杭+上海游、毕业搬离学校、上班前各种手续办理、个人学习以及社群阅读打卡等等事情都赶巧地堆积到了一起,时间被压缩得唧唧怪叫,于是我萌生了将以往的书籍《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拎出来,供自己重温以及与大家共享。
不过,今天就主要说说我的阅读方法。
可以看出,我前期的阅读方法还是比较笨拙的,基本是全文通读,边读边提取关键词或者主要内容,主要是供理解和日后回忆用。
不过更为重要的是,阅读的前提要看阅读者的态度:你越是强烈地想去看这本书,那你就越能屏蔽干扰专注地读。而这本书,我也只不过累计3个小时就读完了,还另带小笔记。若是周六,那么我连续的空闲时间就比较多,可采用书、电脑同时在手,边读边写的方式阅读。
而我最近习惯了不午休,所以原来的午休时间便被改为阅读时间。另外,许多阅读任务一般是被我分布在交通时间上。譬如走路时我就可以听电子书,坐地铁时可听分享、讲座、电子书等,地铁上人少时我也可阅览电子书或者纸质书。甚至有一段日子,我在跑步的时候,听了蒋勋老师《红楼梦》20回。虽然刚开始我什么也听不进,听不清楚,但是用了一段时间去适应它后,逐渐能够听清楚了,再过一段时间还能够在听清楚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而像《把时间当做朋友》等类型的书籍,我都是在地铁等通勤时间听,一个星期一般能听完2本。如果不能记住,那就多听几遍,反正好书不怕多琢磨几遍,读多几遍。
当然,我的重心主要是在我的专业书籍(嗯,就是所谓的砖头书,基本要背下来的那种),是要打长久战的,每天都会有分配一个半到3个小时给它。所以,非专业书籍都算是我的“闲书”,读完理解了就好,“闲书”也就要在闲暇间隙中读完。
一般来说,我的阅读主题有好几种,目的是为了“分心”:只读一种主题的书很容易出现审美疲劳,缺少新鲜感大脑就会疲惫对待,效率随之而降低;而在不同书籍(事物)上流连则会是大脑持续保持活跃,接受新事物新想法的能力也就越高,更能促进大脑更活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