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大便,哲学与恋童癖与维基百科 - 英语词源探趣

大家都知道英文science(科学)来自拉丁文scientia(知识),却不一定知道science 追根究底与shit(大便)同源。

shit可追溯到古印欧语系的skhei一词,意思是“分开”或“分离”,因为人大便时,人就跟其排泄物“分开”了。顺便说一下,shed(蜕皮或流血、流泪等)一词也来自同一词源,意味着跟身体的一部分分离。

古印欧语到达意大利半岛之后,人们开始用skhei 一词表示“区分”或“辨别” - 如果你能把两样东西区分开来,那就表示你know(知道)它们,由此我们获得了表示know 的拉丁文scire,后又演变为scientia 一词,意思就是knowledge (知识),最后从这个词我们获得了现在的英文单词science(科学)。

所以追根究底,科学 (science ) 就是大便 (shit)。

那么philosophy(哲学)跟pedophile(恋童癖)又有何关系呢?这两个词当中的philo和phile都来自古希腊语philo,意思是“爱”。

philosophy中的sophy则来自古希腊语sophia,意思是“智慧”(所以Sophia这个女子名起源于“智慧”之意),加起来就是love of wisdom(对智慧之爱),这就是哲学一词的原始含义。

而pedophile(也可拼写为paedophile)一词的前半部分pedo,则来自古希腊语paedo(儿童)。如前所述,后半部分phile来自古希腊语philo(爱),加起来就是love of children(对儿童的爱)。现在就成了“恋童癖”一词。

那么恋童癖跟Wikipedia(维基百科)又有何关系呢?这还是要追溯到古希腊。

那时候雅典儿童(paedo)享受着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cyclos of learning)。于是他们的知识就被称为en-cyclo-paedic。古罗马人非常钦佩这样的教育体系,他们开始撰写被称为encyclopaedia(百科全书,也可拼写为encyclopedia)的书籍,希望其题材无所不包。

两千年之后,互联网诞生了。2001年,有个叫Larry Sanger的人创立了一个网络上的百科全书。他将之命名为Wikipedia(维基百科) - wiki是夏威夷语“快速”的意思,用来表示互联网检索信息速度之快,而pedia则截取自encyclopedia一词,加在一起就是“快速百科”的意思。

当我们回想到pedia来源于古希腊的“儿童”一词(paedo),就不免想到一件有趣的事:任何喜爱维基百科的人,从词源上来讲,都可称为“维基恋童癖”(Wikipedophile)。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