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得好“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以前不以为然,现在想想,还真有那么几分道理。人们常说“学校是社会上的最后一片净土”,事实却不是这样。
晓琳来到这所学校已经快三年了,三年前她通过了家乡省会城市的教师考试,成为一名在编老师,虽然教师并不是她就业的第一选择,但作为一名正儿八经的师范生,有份稳定的工作也不错。带着期待,晓琳来到了这所学校,学校是区里为数不多的农村学校之一,作为一名从小在城市里长大,一直接受城市教育的城市女孩,晓琳最初是不适应的。农村的破旧、道路的泥泞、学生们的粗鄙都让她难以忍受,好在,晓琳是个适应能力极强的人,对工作的新奇很快就冲淡了不适感。
第一年的工作,晓琳被分到了学校办公室,从事宣传工作,刚开始,晓琳是很开心的,毕竟,她之前一直做的都是新媒体的工作,现在仿佛是回到了老本行。日后的她每每想起这件事便后悔不已,当然,这是后话了。当年,一起来的十多人当中,只有她没有从事一线,这微小的差距,却让她花了好多时间去追赶。所谓宣传工作,不过就是有活动或者有领导来视察学校时去拍拍照然后写写稿子,大多数时间便坐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已过上老教师们的生活。每当听到一同来的小伙伴们讨论学生、教学中的趣事的时候,晓琳就如同局外人一般插不上嘴,再听到别人以鄙视的语气说自己的工作很闲、没有技术含量的时候,晓琳恨不得地上有个洞能够让自己钻进去。第一年的工作带给晓琳的是无尽的痛苦和对自己工作能力的怀疑,难道自己真的事事不如人?那些日子里,晓琳常常躲在没人的宿舍里哭泣。不是没想过辞职,可是父母百般不愿,在老一辈人的眼里,有份安稳的工作,多好啊。是,多好啊。不论干什么样的活,总会发工资。
可是,当别人围在一起讨论教学中的事情时,晓琳很想加入,但别人永远说“你又没教学,你懂什么。”当一同来的同事参加这个活动、那个活动的时候,晓琳永远是台下的观众,永远只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期待有一天自己也能参加,可是自己也知道不过是痴心妄想罢了。
第二年,晓琳好不容易能教学了,“好不容易”这个词好心酸,作为一名师范生,从事教学难道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吗?想想便觉得可笑之极。虽是从事教学了,但也并不是自己的本专业,反而是一个自己自高中之后就再未接触的学科,然而领导们却仿佛给了晓琳多大的恩赐一般,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语气告诫晓琳要好好工作,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更魔幻的是,学校让一个小科老师来教晓琳的专业,宁愿让学校损失一门课程也不让晓琳回到自己的老本行,说来也是可笑。
更为可笑的是,晓琳年前在领导的鼓励下报名了区里的年轻教师成长活动,作为年轻人,晓琳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的,毕竟整个区里优秀的老师这么多,轮不到自己也正常。一个寒假过去了,就在晓琳已经忘记这件事的时候突然被通知,自己入选了。虽高兴,但晓琳也怕自己被替换,毕竟自己报名的是本专业,但自己从事的却是另一个专业。因此,晓琳赶忙给学校的领导发信息询问,被告知没有影响的时候,晓琳才真正的放下心来。谁知,第二天,却突然得到了一个通知,自己被替换掉了,因为专业的问题。更为魔幻的是,替换自己的那个人得到消息的时间比自己还要早,一切仿佛是说好的一样。
学校是净土吗?是,工作不过是教学而已。不干净的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