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印象——放下虚荣面子 回归尊亲本心

在异国他乡的雨中,为一把花伞感到尴尬;在地铁站的迷路时刻,因父母的迟疑而心生不耐——这些看似寻常的瞬间,恰如一面明镜,映照出当下部分年轻人心头"面子"二字的千钧重负。当我们用父辈的积蓄维系着虚幻的尊严,当我们因害怕"失态"而疏远了最亲的人,是时候静心自问:我们竭力维护的,究竟是真正的尊严,还是早已扭曲的虚荣?

那个拒绝花伞的抉择,那份对父母“不讲规则”的埋怨,揭示的正是面子最深的迷思——我们活在了自我构筑的“他人目光”牢笼中。在陌生的异国街头,那个让我们局促不安的“观众”,其实只存在于我们的臆想里。我们不惜耗费金钱、牺牲亲情,去换取一个虚无缥缈的认同,这无异于用珍珠换砾石,得不偿失。《论语》有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真正有德行的人,内心光明坦荡,不为外物所困。反观当下,我们却为了旁人的一个眼神、社交媒体的几个点赞,将自己禁锢在无形的囚笼中,这难道不是舍本逐末?

父母倾其所有带我们看世界,期盼的是共享天伦之乐,收获亲情温暖。然而,当我们因"走错路"而面露不悦,因"不够体面"而刻意疏离,我们正在亲手推开这份最珍贵的亲情。《诗经》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从咿呀学语到远行求学,父母在我们身上倾注的心血,岂是金钱可以计量?他们或许不谙异国规则,或许步履已显迟缓,但那份毫无保留的付出与关爱,才是人世间最值得珍视的"体面"。

一个无法接纳家人“不完美”的人,恰恰显露了内心的不安。真正的强大,当如苏轼所言“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是那份源自内心的淡定与从容。那些令人敬仰的大家鸿儒,无不是虚怀若谷、不耻下问。因为他们深知,真正的尊严来自内在的丰盈,而非外在的完美表象。敢于在家人面前展现真实,能够在迷路时与父母相视而笑,这份坦然才是成熟的真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我们今日得以眺望更广阔的世界,正是站在父辈奠定的基石上。他们用青春为我们铺就前路,我们却因见识了繁华而开始嫌弃铺路之人——这岂不是本末倒置?何不将下一次出行视为尽孝的契机?主动承担行程规划,用体贴替代埋怨,以陪伴化解隔阂。当你能坦然与母亲共撑一把花伞,当你能在迷路时轻握父亲的手,你会发现,这份发自内心的担当,才是最能赢得敬重的“面子”。

真正的体面,不在锦衣华服,而在善待亲人的温度;不在虚张声势,而在不忘来路的感恩。放下那沉重的面子枷锁吧,别让它成为亲情的藩篱。当我们学会尊重长者、珍惜本源,才能在远行时不失方向,在繁华中不迷本心——这,才是一个年轻人最动人的模样。

愿我们都能在人生旅途上,既看得见远方的风景,也记得清来时的路;既担得起自己的梦想,也握得住父母的期盼。如此,方不负青春,不负亲恩。

——2025年11月7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