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帝王封禅地、五岳唯独尊、天下第一山非她莫属,众多对她的赞誉,迎来更多人的仰慕和亲临登顶换来一次亲密的感触,我就是其中一个。
之所以乘火车到泰山站,是因为泰山站离登山口天外村、红门较近,所以人们乘火车一般不会选较远的高铁站泰安站。泰山站离天外村最近,打车十元就能到,而离红门登山口六公理左右,打车十五元,有公交车3路到哪里。红门也是众多徒步登山者的首选登山口,我是一个从众者。
由于早上泰山附近下雨,很多计划登山的人都打了退堂鼓,这对我来说并不受影响。下雨可以看云海,可以远离暴晒,只要带上雨衣和一套可换的干衣服就可以出发了。来晒一下我们父子俩带的装备:70升户外登山包一个、休闲户外包一个,登山杖两根、衣服两套、袜子两双、雨衣两件、太阳帽两个、护膝两副,为防止山顶低温带抓绒衣两件;路餐有:方便面两包、装满热水的半升保温杯一个,烧饼四个、榨菜两袋、六斤重哈密瓜一个,250毫升水4瓶,小朋友爱吃的面包两包;其它方面我还带了少许药品、户外小刀一把、充电宝两个。以上装备共有20多斤,基本上都由我一人背负,这种背负状况被泰山火车站寄存处帅哥告知登山会受大罪,建议随其他物品再存一部分,我当时还是坚持全带上了。对于初次登泰山或经常不登山的朋友,可以多带一件衣服,但食品饮料类尽量少带,白天登泰山沿路水、食物很充足,带足钱就行了。经常登山的人都知道有时候多一斤就会压跨一个人,登山初期的痛苦有时你会觉得身上所有的负担都是多余的。登山是经常户外的人一种对过程的享受,如果好奇就跟着我来吧!
做为目的性很强的户外活动,登顶是必须的,有一个好的过程同样是达到目的先决条件、也是缓解疲的好办法。早了解到泰山有数不尽的楹联、摩崖石刻,白天登泰山那可就是享受了。从红门天阶进山后再通过检票口就有不错的收获。
在登山开始后一个小时里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熬的,负重二十多斤的我走到斗母宫已经大汗淋漓,由于上山前二十分钟进行了大量补水,就没有多大影响,况且还引人注目的楹联、石雕。
过完斗母宫上山就有不少拔高较大的台阶,我家的小朋友就有点受不了,我是连哄带骗的让他艰难的走过了元君殿、财神庙,当这方法不起作用时就到了中天门,到这就不用怕了,我还有秘密武器哈密瓜。
到中天门就算走一半了,中天门海拔774米,从此地可远眺南天门玉皇顶,我和儿子也在此作了补给。
小朋友在吃了哈密瓜后决定在十八盘下再休息,我知道这一段石刻不少,连忙背包跟行。
去爬泰山的人对十八盘一定非常熟悉,当然坐缆车的除外,很多人爬泰山的乐趣就在于爬十八盘。泰山有三个十八盘之说:自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共计1630余阶。十八盘下我们进行了补给,哈密瓜是必不可少的,其实我是要减负,小朋友却高兴的不得了,的确后来证实他比我年轻我老了。
十八盘的路由于很多人体力不支都停在两边休息,中间倒好走。我有点大喘气,我家小朋友以为我走不动了,一直鼓励我爬到南天门,其实攀爬中当感觉累时重呼吸是对身体的一种疲劳减缓,小朋友鼓励我是想上山吃我包里的东西。可当他到南天门顶上天街时,各种美食的入目诱惑,对他何止又是一个馋字,原来临到极顶还有此番热闹的街市。
登临山顶刚好历经四个半小时,节假日的超强人流告诉我不能再做停留,下山没走多久下到孔庙,小朋友做了件令我震惊的事。
小小少年志向高,
不拜神灵尊孔庙。
一谢孔圣再佑家,
三求自己学业高。
上山收获美景,下山就要坐缆车了。我们选择了人流量少的桃花峪方向的下山览车,买票排队用去半个小时后下到桃花峪,再乘小交通用40分钟到山下游客集散中心。
从桃花峪到山口游客集散中心这段,是驴友攻略中告知的一段极尽受虐的历程,亲眼所见确实是路漫长、景独特,但没有多少人去选择,可惜了这一路山水相依的恰到好处,有机会再来选择一段和泰山相依的漫步。行走在路上选择是多么重要,就像登临泰山,在记忆里我们都成了彼此的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