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近年来,为早日画就“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图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一项即为选调生深入乡村基层,化身驻村干部,助力乡村振兴。
“基建领跑”,推动乡村振兴效能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基础设施的改善,事关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在驻村过程中,驻村干部应当多措并举,加大对配备完善基础设施的精力投入。一方面,算好经济账。结合现代发展趋势,聚焦所驻乡村实际情况,补短板、强弱项,结合当地特色,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将资金用在刀刃上,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另一方面,算好综合账。驻村干部应多到乡村实地考察,提升现有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并在其基础上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在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等方面多做文章。
“文化领航”,推动乡村振兴格局完善。“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是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之源。驻村干部在帮助乡村实现振兴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硬实力”的改善,也要注重“软实力”的提升。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关注村民精神文化层面的丰富,由内而外,全面提质升级。一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乡土文化中蕴含的意蕴也愈加醇厚。然而并非所有的文化价值观念都能契合现今社会,驻村干部应当凭借多年的学习积累,立足当下社会现状,对乡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加以区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筑牢当地的文化根基。二是汲取先进文化。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助力当地传统文化与外来先进文化相结合,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以及淳朴民风。
“人才领路”,推动乡村振兴动能增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行进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大道之上,人才是引路人。驻村干部将通过呼唤人才、用好人才以及培育人才这一组合拳发挥其“活水”功效,激发动能。一是呼唤人才。“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毛泽东曾言,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驻村干部可借助县级行政部门的力量,建立起乡村产业人才精准配对的长效机制,一村一策制定需求目录,摸查本村急需的人才类型,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有针对性地吸引对口人才的加入。二是用好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根本。”引导各类人才资源切实下沉到乡村振兴一线成为骨干力量,与驻村干部、村民一同形成乡村振兴工作队伍,以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带领乡村迎来新变化,得到新提升,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撬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培育人才。“光靠引才不够,立足本土培养人才是长久之策。”驻村干部应借助现有人才资源,协助搭建有效的沟通分享渠道,帮助村民获取新知识,习得新理念,助力村民成为本地的“田秀才”、“土专家”,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