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告别》我曾经捧起了两次,但都觉得文字过于繁琐和烧脑而放弃。似乎已经很难把自己完全沉浸在一本好书里了。每天最轻松的是浏览网页,看娱乐至死的明星,看直播吃货的表演,看家长里短的笑话。找不到自己了,恐慌之余却丝毫没有办法。
好在,此时又有了读书的勇气,有了面对内心的时间。这些日子,好像收获了很多,但却失去了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每日在匆忙琐碎的日子里挣扎,满脸疲惫,内心烦躁。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该往哪里逃。
于是第三次捧起了这本村上春树极力推荐的书。但凡好书都有一个特点,一眼望去并不容易懂得,如同身边的人,来来往往,真正契合的都需要耐心相处肝胆相照。
这是个千年一遇的暴雨天,也给了我几天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光。我将自己深深投放在雷蒙德.钱德勒的文字里,深深浅浅地思考、回味、沉醉。真是一本好书!值得我在四十岁的时候遇见它。庆幸我在这样厚重的年龄里读懂了它。
关于朋友。
《漫长的告别》值得赞叹的东西太多,掩卷沉思,我最惊叹的是马洛对于特里.莱诺克斯的“懂得”和“欣赏”。马洛是个神奇般存在的人物,故事里人人欣赏他,不得不佩服他,但我最向往的还是他对于特里的那份信任和友谊。两人并没有深交,马洛却能够一眼看出对方深藏的品质,并只因为这份残存的美好品质,宁愿为他忍受折磨和伤害,并锲而不舍地为特里洗刷冤情。故事里所有的人物都因为马洛这份孤勇或震撼或感动或配合或妥协。如果世间真的有马洛这种人的存在,我愿意相信人生的美好。
看《山河令》,因一句话得到共鸣:“白首如新,倾盖如故”。人这一遭,遇到的人有千千万万,但真正能够抛弃世俗的眼光和议论去懂得一个人的,又有几何?更遑论心甘情愿为自己承受风雨波折?!我们带着面具生活,勾心斗角,两面三刀,一边成长一边感慨人心凉薄,为身边没有几个交心的人感到孤独迷茫。我们不敢把真实的自己袒露出来,不敢多说一句真心话,不敢率性而为,因为身边的人都似乎露着森森的牙齿狞笑或者冷笑。
我们都倍感孤独,却不愿意去欣赏和发现一颗相同尺码的心,更不愿意去交付一颗真诚的心。年岁渐长,能够把酒言欢的人却越来越少;人世浮沉,能够畅所欲言的对象却少之又少;沉默,成了成熟的代名词。
所以我多么喜欢马洛,仿佛找到了一个能够交心的朋友。他并不热情似火,冷峻孤傲,却可以毫无防备地把自己的背面交出去。相信,这是个如今多么稀缺的东西,以至于我盘问深藏的自己,我能相信的人有几个?又有几个人,真心相信我?
马洛用一段漫长的时间去和他喜欢的特里告别,用自己的方式,完美而动人。尽管到最后发现原来那个特里丢失了,但马洛应该问心无愧,或者如释重负。这不是个好的朋友对象,但马洛依然用自己一颗纯粹的心对待这段友情,把最迷人的自己留在读者心中。
我多么希望我能成为马洛这样的人,或者,拥有一个如马洛一样忠诚的朋友。
关于生命。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说实话,当书读到这里,遇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内心是喜悦的。因为心底某种对生命的感悟无法言说,堵在心头不能明了。而这句话一下子打通了四十岁对于人生的体会。《漫长的告别》文字真是优美,人生哲理伴随着洗练的文字娓娓道来,恍若醍醐灌顶。但你如果不读进去,似乎就体会不出这句话的深意。
我把这句如获至宝的文字发了个朋友圈,结果遭到好心朋友们的“围追堵截”连环逼问,只得赶紧撤掉。真希望有人也能邂逅马洛,对我会心一笑说:“再见!”这声再见里,是对岁月的敬畏,和洒脱。
今年听到了太多不幸的人和事,许多年轻的生命在灿烂的季节里戛然而止,令人扼腕叹息。于是心惊胆战,觉得生命无常又无情。面对变故,谁也做不到淡然,我们都会恐惧失色。然而能够做的,就是珍视生命里的每一段时光吧!让每一天的自己,都充满喜悦和希望,让每一天的自己,都善待家人、朋友和其他人。
想做什么就尽量去做,不要等待明天。每一天的自己,都在和前一个自己告别。取悦自己,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得多。
关于追求。
"我总能找到我想要的东西。但每次等我找到,就不想要它了。“这是故事里琳达.洛林感慨之言。每个人都再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并认为这个东西对自己有多么重要,于是日夜难念处心积虑去追逐。但等到把这件东西抓在手上时,却发现它也没有那么必要。甚至于,来时路上的风雨波折,消耗了原本的新鲜与迫切。
我又何尝不是呢?忙忙碌碌中追逐的东西,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快乐。我追逐它,只因为大家都在奔跑追逐;我想得到它,只因为周围的人都在摇旗呐喊。我不敢停下脚步,生怕自己落后一步。茫茫然奋力前行,不愿去思考自己的初心是什么。
累,最可怜的是心累。以身外身,做一个陌生的自己。 以为跳出了一个可怕的怪圈,殊不知又落入了一个新的跑道里随波逐流。哈哈哈,我笑自己俗人一个,怎能脱俗?!
我在心中和那个心怀执念的自己告别。一边学着圆滑,一边努力纯粹。我是马洛,也是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