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些天看了电影《芳华》后,想写点东西,说说自己的看法。
要动笔时,感觉题目就比较难定,《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活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模样》、《每一种付出都有回报》等等,似乎都差不多是这意思,似乎都不够准确。
同时,又有点犹豫,话该怎么说才真诚、真实而不失分寸?
年末比较忙,几乎没找到空闲时间。不说也罢,免说不好。
2
一天中午,经过中交美庐城对面的河滨公园,走到那棵大槐树下时,不由驻足。
春天,曾经满树槐花、蜂飞蝶舞、一路芬芳。
现在,清凛的寒风中大槐树灰褐色的树干和枝丫显得单调、苍凉而孤寂。
想起电影《芳华》中的人和事。人间有多少芳华,就有多少遗憾。青春,真的是最美好的东西。
但这槐树和其它落叶植物一样,如一首歌曲中唱的,冰封大地的时候蕴育着生机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又将美丽带给人间。
我们人呢,皱纹多了抹不平,头发白了难再黑,牙齿落了不再长……当芳华已逝,最大的痛处在于再也回不去了。
回不去,更应珍惜。告诉自己,每一个最美好的日子就是今天,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自己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3
一位朋友在微信朋友圈中说,连看几遍《芳华》,觉得很憋屈。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考验,也许这就是人性!
我能理解他的意思,也就是观众普遍感觉遗憾的——《芳华》故事的发展与结局没有出现惯常的喜剧或者说大团圆结局。我们觉得好人刘峰与何小萍不该这么苦。
一起再来听一遍这段旁白:“我是在2016年春天孩子的婚礼上,见到了那些失散多年的战友的。不由得感叹,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但是不难看出岁月对每个人的改变和难掩的失落。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 ”
不是吗?青春就像是一场盛大的流离失所,在洗尽铅华之后,许多人对人生满是失落,而刘峰和小萍两个相同的温暖灵魂靠得越来越近。最终他们成为彼此身心的港湾与归宿。
他们俩虽然没有物质上的大富大贵,可他们在精神上是富足的,他们堪称精神贵族。
4
好人却没有好报?!个人以为也不是这样的。
因为刘峰表现好,组织上给了他上大学的机会,不长的大学生活过完之后他就会成为干部。可是一方面由于他的善良,另一方面由于不希望离开林丁丁,他将上大学的机会拱手让给了别人。
如果刘峰不让掉这次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那么一切都将改写。
然而,他让掉了,主要因为痴情地爱着一个不该爱的势利女孩。偶然一次忘情的拥抱,让他陷入万劫不复之中。
再说何小萍,命运之神虽然没有眷顾她,但也不是处处跟她作对。她善良又倔强,是那个时代特立独行的人。
刘峰被迫离开文工团时,只有她一个人去送行。临走前她故意大声喊:“我明天早上来送你!”
文工团多数人的勾心斗角让她寒了心,即使给她跳主角的机会,她也找借口放弃。
如果,在让她跳主角的时候,她全力抓住机会并从此一跃而成主角,昔日的阴霾可能会一扫而光,那些曾经嫌弃与嘲笑她的男团员也许争相跟她搭档。可她已不屑、不愿。
刘峰、何小萍因为善良以及极为鲜明的个性,在那个特殊环境中造成了那样的结局。
当然,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可以跳出故事本身,认识到这是作者和编剧为了使主题更加突出而故意强化了几方面人物个性。
5
2017年就要过去,2018年马上到来。有些话,可以用来共勉:
这句古话永远不会过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爱自己,是一切爱的开始。不要阻挡自己成为想成为的那个人。有了强大的自己,才有能力爱亲人、爱朋友、爱国家、爱世界。
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必问,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适时学会拒绝,不要让被帮助的人对你产生依赖感。舍得放下,才能走得更快更远。别在不爱你的人身上浪费时间,更别被自己一厢情愿的爱情梦幻搞得身心俱疲。
始终面向阳光,追逐梦想,不抛弃,不放弃,我们总会遇见更美的风景与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