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书籍是《终身学习:10个你必须掌握的未来生存法则》,作者是丹·苏利文,本书讲的是关于人生成长的10个哲理,我将分享付出为上,回报次之;乐趣为上,劳累次之和问题为上,答案次之三部分的内容。
人们常常想要获得财富、地位、健康、安逸等等,并把它们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不断努力想要实现目标,但是能够获得它们的,只是极一少部分人。这部分人,不管他们是否明白,但是他们是在遵循的一个原则——付出为上,回报次之。因为是所得易使人沉沦,付出使人成长。
“不断为他人付出”对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随着我们在成功路上越爬越高,回报也会随之而至:收入、赞誉、认可、人气、地位、能力、才智、机遇……这些都是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但是,它们也可能阻碍人的成长。它们会引诱你迷恋回报,没有心思考虑付出更多。
我们应该不断地、更多地付出——帮助别人消除危险,抓住机会,将其长处最大化……如此一来,回报自然蜂拥而至。奉献或付出能巩固并扩展我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为人一生的成长提供了支持和动力。
真正成功的人往往是把创造价值放在首位,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回报上面,注重回报,其实是掉进了陷阱。因为它会将我们的创新能力从回报的真正源泉——受众从我们的行为中获得的价值——转移开。当我们无法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们就无法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个世界是遵循等价交换原理的,你创造的越多,你才能稳定的获取更多。
“付出”才能使人成长,付出即是收获。太多人都想索取,但是我们没有付出,或者是付出的太少,那我们收获的肯定也是很少。有个现象很有意思:人们都想跟愿意付出的人交往。反过来说,人们都不愿跟付出少却索取多的人合作、合伙,也不愿为其付出。这是人们遵循互惠原则,我们对别人有付出,别人才会对我有回报。“回报并非天经地义”的心态,在获得回报之前,先得向别人做出有价值的贡献。总是把回报放在前面的人,他的人生获得的收获必然不多。在各方交涉时,“给予就必有回报”似乎是最公平的。然而,这种观念往往会束缚成长的潜力,成长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我们要如何做到付出优先?首先,我们要领悟“回报并非天经地义”的心态。要想获得回报,首先要为他人创造价值。其次,是要寻找付出的渠道。看看哪里有未解决的需求,而我们也恰好能出上力。自愿参与进去,做职责之外的事,相信回报终会来到。并且,当回报——其形式可能是新的机遇、能力、信心或其他预料之外的好处——到来时,我们要把它们辨认出来。
一份工作,我们是在开心的状态做的好?常规的状态做的好?还是烦躁的状态做的好?我们往往是开心的状态下做的最好,带着有乐趣的心态做事,其结果一定不差。乐趣对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做事,最好是避免做自己感觉枯燥无趣的工作,这也是本书的原则——乐趣为上,劳累次之。
要保证不断成长,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在途中找到越来越多的乐趣。无论做什么事,创造力与乐趣——为了取乐而不断渴望新事物——都息息相关。带着“取乐”的心态做事,其结果一定不差,甚至更好。我们应该在乐趣中,寻找自己的成长之路。设法在工作中找到乐趣,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并给人尽在掌握的感觉,而非被工作任务所支配、压制,从而扩宽思路去探索自我。因为“快乐的精神”能产生杰出的品质,还能以难以预知的方式鼓舞他人。
“乐趣为上,劳累次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最擅长的、最有热情的以及能为无尽的提高和成长带来最好机遇的事,正是那些能给我们带来乐趣的事。在战略培训公司里,作者将其称作“独特能力事件”。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能力,而做出贡献的最好机会就是找到我们的独特能力,并设法用它为世界创造更大价值。
那应该如何去找到乐趣?我们可以利用衡量工具和挑战,将任务变成游戏。我们可以使用一种名叫“短跑”的技术,将一个大任务分割成可操作的小块,然后将其变成游戏。不断尝试去完成游戏,突破游戏,可以将原来的工作变的有趣。我们应该不断记录自己的成果,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在达到目标时奖励自己一下。通过不断给自己挑战的方式,原本重复而令人生畏的任务就变得有趣起来,而且,我们还能带着冲劲去寻找做事的更好方法。
以更有乐趣的方式取得期盼的结果。这其实和心态有关。倘若我们带着这样的想法——这事儿不是苦差事,而是有乐趣的开始,我们就能将乐趣加入其中。我们还应该使用“乐趣过滤器”。我们不喜欢的事一定有人会喜欢,因此,我们若是将其紧抓不放,其实是剥夺了别人的喜好。所以我们应该让别人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剩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们也可以开心的把它们做好。
接下来介绍的是问题为上,答案次之。真正的好问题,能使我们一生都在思考、成长。答因为案是封闭式的,我们将其看懂,封存,就再也不去想它了,答案不需要我们做进一步思考。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才会觉得答案令人安心。
有些人企图用自己已知的答案去理解每个事物。但是,成长是发生在未知领域里的,已知属于过去,待探索的属于未来。成长并非源自拥有所有确凿的答案,而是源自围绕一个问题所展开的对话。问题之强大,无与伦比,其原因是,我们的大脑不能忽略疑问,好问题能主宰人生。比如:“我们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只要我们继续问自己这个问题,前路就永无尽头,我们就能不断的成长和进步。
问题还能建立我们与世界的联系,在我们真心发问并得到答案之后,我们就会获得新的知识,提高理解能力,这些新知识又会引发新的问题,还会带来新的行动方式、新的观点、新的信心。所以我们要去拥抱未知,为能做到不断问出好问题,我们就得放弃任何可能的恐惧:不知道答案是什么,看上去很无知等等。
其实,问题为上,答案次之”的意思是:始终抱着开放的心态,承认自己的理解可能存在缺陷;始终愿意接受一个观点——总会有一个做事的方法比我们已知的这个更好。只要我们愿意接纳这些可能性,学习和进步就会水到渠成。
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到以问题为主,答案次之?这就需要调动我们的好奇心。比如去接触一些能将我们带进未知领域的新事物;或者是读一本书或看一部纪录片,内容是我们此前从未有过了解的事物等等。
以下是几个能帮我们起步的好问题:
在随后21天时间里,我想养成什么习惯?
我如果用25年时间来做一件大事,会是什么?
过去1年时间里,我最骄傲的10个成就是什么?下一步我怎样将它们一一发扬光大?
在我的人生里,已经无法接受的是什么?
在我的人生里,想发扬光大的是什么?想抑制减少的是什么?
我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现在来总结一下,我们可以通过以付出为上,回报次之的行动让自己获得丰厚的回报;通过以乐趣为上,劳累次之的行动让自己找到独特的能力,创造更大的价值;通过以问题为上,答案次之行动让自己不断思考和成长。当你学会以上的理念,对你的成长会有不小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