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经快一个月了,尽管我们不断看到各种暑期安全教育,但是仍然不断听到儿童发生意外事故的消息。在惋惜和心痛的同时,我们也不禁思考,为什么总是出现意外呢?固然,孩子淘气调皮是一方面原因,但是家长的疏忽大意,则是最主要的原因。
2019年4月8日,湖南一个爸爸送女儿上学途中刷手机,竟将四岁的女儿遗忘在车内一天致死。
2018年3月14日,广西乐业县的一个路口,一个母亲带着两个孩子过马路,自己只顾低头看手机。结果孩子被车子撞飞。
同年7月,一个福建的妈妈带着1周岁的女儿去游泳,结果拿手机给朋友发信息的一分多钟,孩子溺死。
4点原因
我们发现,在很多起安全事故中,本应该承担起照看孩子责任的家长,却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手机上,将孩子置于危险的境地。在孩子出事之后,家长才捶胸顿足,后悔莫及。明明爱自己的孩子,却不用心陪伴看护,明明知道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却总是经不住手机或其他因素的诱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原因:
1.环境熟悉,放松警惕
如果带孩子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家长可能会比较紧张,可是,当我们处在一个比较熟悉的环境,比如说家里,常去的游乐场,商场,或者母婴店,我们可能就会放松警惕。然而,意外偏就往往出现在我们认定环境安全系数较高,精神放松的时候。
尤其是低龄儿童,正处于探索欲最强烈的阶段,此时儿童的大运动能力也在不断的发展,孩子们喜欢爬到高处,钻进桌底。同事和我说,她家儿子常常一转眼就不见了,再看到的时候,就已经爬到了5层台阶以上,逼得她买了安全围栏,将家里的楼梯围住。
2.抱有侥幸心理,时间感知错乱
我们在带孩子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就离开一下下,马上就回来”。然而,就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孩子就发生了意外。就好像福建的那个妈妈,带孩子游泳,意外就发生在发短信的一分多钟时间里。
时间有客观时间,也有主观时间。尤其是当我们看手机,玩游戏时,时间明明过得飞快,我们却感觉只玩了一会儿。这就是主观时间短于客观时间。比如说门铃响了,有的妈妈把孩子放在床上,去开门,感觉时间就几秒钟,但是孩子却在开门询问签字的几分钟里,摔下了床。
可能之前短暂离开,孩子没有发生意外,有的家长就开始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这样做是没事的。然而,这却陷入了“赌徒误区”,发生意外的概率和次数没有关系。不是说之前没事,就一直没事。意外可能发生在每一次的疏忽大意。
3.陪伴孩子常态化,注意力游离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具有自我意识,可能有的时候时时刻刻粘着妈妈,有的时候喜欢独自玩耍,不需要妈妈参与。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陪伴孩子时,如果孩子有自己的玩耍时间,大人难免会注意力涣散,想着更具有刺激性的事物,比如和同伴聊天,比如玩手机。
在很多书里都提到,人的注意力是一种有限资源,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手机,或者同伴身上的时候,孩子就处在了注意力盲区。那么当孩子遇到危险时,我们就无法及时反应,采取行动。
4.缺乏育儿知识,不懂高质量陪伴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很多家长在陪孩子时,身在曹营心在汉。坐在孩子的旁边看手机,打电话,聊天。陪了几个小时,既不知道孩子和哪些小朋友相处友好,也不知道孩子哪些技能需要提升,更看不出孩子的进步与成长。
这样的陪伴,是低质量陪伴。父母缺乏育儿知识,也不懂得回应孩子的需求,就只是在旁边坐着,根本没有享受陪伴的幸福和快乐。
3点建议
那么,分析了以上的原因,我们又该如何忍住做无关陪伴的事,高质量陪伴孩子,确保孩子安全呢?
1.结伴出行,家庭分工
我的同事和我说了自己的一个经历,有一次她和爱人带着全家人去旅行,算上老人和孩子,一共8口人。结果在餐馆吃饭的时候,突然发现二宝不见了。爸爸以为妈妈带去洗手间,妈妈以为姥姥在照看孩子,姥姥以为爸爸在管。最后,一阵混乱和紧张中,在卫生间把小孩找到了。经过这件事,同事当即在下午的旅游车上安排了分工,爸爸负责导游,妈妈负责安排,姥姥负责大宝,外婆负责二宝,姥爷和外公负责行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只需要负责自己负责的事情就行了。之后,再也没有发生这样的意外情况。
如果在暑期,孩子和大人一道出行,一定要提前分工,责任到人,避免混乱。而负责带孩子的人,提前准备预案,排除环境中的危险因素,比如插座,热水瓶等等。
2.设想场景,未雨绸缪
张智霖在谈到和妻子袁咏仪维护婚姻的方法,他说自己常用的方法,就是想象妻子离开自己之后,自己多么痛苦。因为他无法接受这种痛苦,所以就一定要坚守底限,珍惜婚姻。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如果不想要伤疤,就要常常想一想疼痛。
我们之所以抱有侥幸心理,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认为意外离我们很远。我们很少去想,孩子如果出事带来的伤痛。所以,一个消除侥幸心理的好方法,就是设想意外发生后的场景。比如带孩子去商场玩,可以想象一下,万一孩子摔下楼梯,或者在家里,因为厨房用品没有收好,孩子被刀划伤。我想,只要有些许共情能力的人,都不敢想象那种血淋淋的场面,也无法接受孩子发生意外的惨状。
所以如果我们时刻提醒自己感受,孩子万一发生意外的心碎感。那么,我想哪怕再劳累,也不敢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
3.带着任务高质量陪伴
最后,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请大家环顾自己的四周,看看有什么,然后5分钟后再回忆尽可能多的东西。如果我们换一个问题,请看看身边有什么大红色的东西,然后5分钟后再回忆一下,有哪些东西。我想,可能大多数人,记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会更加清晰一点。为什么呢?因为是带着明确的任务去做的。
带孩子也是如此,为什么我们无法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因为我们没有明确陪伴孩子的目的,也没有细化陪伴孩子的过程与参与项目。如果我们用心陪伴孩子,我们会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一次进步。比如说孩子会上楼梯了,会下台阶了,说话从叠词变成了会说动词,甚至说短语了。
高质量陪伴的前提,是爱心和耐心,需要父母懂得一定的育儿知识,掌握相关的能力。主要的能力,有观察能力,共情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
观察能力,能够帮助父母观察到孩子的言行举止,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共情能力,是指孩子在玩耍中遇到挫折了,家长要及时的回应孩子的情绪,和孩子沟通。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有的时候不需要那么多玩具,平时的一些锅碗瓢盆,凳子刷子,都是很好的玩具。家长如果真的很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就会自发的带着孩子用常规的东西,创造出新玩法。
高质量陪伴最直接的标准,就是看你是否充分的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感到快乐和愉悦,并且发现了孩子的性格气质,优点缺点,进步与退步,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如果给自己设定一定的带娃任务,比如说,发现孩子的两个闪光点,发现孩子一种需要提升的能力。这样,我们就逼着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那么孩子的安全,自然也在我们的视线里。
孩子的安全,是成长的第一要务。没有安全健康,其他的都是白说。孩子在我们身边的时间,其实很短很短,我们能陪伴他们的时间,也很短很短。所以,希望我们都能够用心陪伴,不留遗憾。
我是一名省重点高中的老师,也是一岁萌娃的妈妈。专注于分享育儿干货,希望得到你的关注,也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