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为背后,看见孩子的诉求
我们经常会收到很多家长不知如何解决孩子叛逆行为的求助:
1.越接近考试,越沉迷游戏,每天偷拿手机玩儿到深夜,结果在考场上睡着;
2.女儿早恋,打过骂过,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跟对方见面,连课都不去上了……
3.孩子偷拿家里的钱,被发现也嘴硬不承认,甚至发展到偷同学的钱;
想要解决孩子叛逆的问题,了解行为背后的症结,才是关键。
经过了解,我们发现:
本来成绩不错的孩子,一次重大考试发挥失常,内心挫败的他惴惴不安地把试卷带回家,被严厉的爸爸打了一顿,并直指是玩手机耽误了学习……几重打击之后,本来不怎么玩游戏的孩子真的在游戏中找到了冲关升级的成就感,一发不可收拾;
而那位早恋的女孩,从小被妈妈看管在身边,衣着打扮、每日作息、社交娱乐都要严加管控,跟她的“男盆友”交往后,她尝到了“自由”:不管她提出什么要求,男孩都会鼓励支持,并且陪她一起去完成。
偷东西的孩子,是被亲生父亲抛弃后,跟着再婚的妈妈一起生活,妈妈和继父有了新的孩子,为了平衡家庭关系,妈妈给她买衣服玩具,都要背着继父偷偷买给她,这让她内心充满了被遗弃的恐惧和巨大的缺失,在她心里,只有偷到手里的,才算她自己的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