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冠肺炎持续蔓延已经覆盖全国,疫情严峻,防范治疗刻不容缓。隔离发病和潜伏期患者是遏制疫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如何在机场、火车站、地铁、商场、学校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监控并识别可能的患者个体具有迫切需求。病毒性传染病的一个普遍特征是人体发热,因此,借用科学技术手段快速筛查体温异常目标,减少交叉感染,适用于密集场所的红外体温检测设备需求大增。
中科院广域无感智能体温监测系统
中科院广域无感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环境适应性强特点,可在低温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实现远距离体温精准检测。在通信方面,红外成像设备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与主控平台建立联系,单个主控平台可同时监测多个监控节点传输的数据信息, 一部监控车辆可同时对较大范围内多个监控节点内的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同时监控多个位置有无发热病患。本系统可在公园、广场、地铁站、高校等人流密集区域实现快速部署监控。
产品特点
非接触式测温
测温范围集中
相应时间短
筛选速度快
测量精度高
采用自校准算法可适合复杂的环境
红外测温样机
红外测温样机由红外探测镜头、红外测温芯片、红外标校黑体、可见光成像系统、智能控制终端等部分组成,将可见光与红外摄像头集成在同一云台内,通过软件配置实现联动,采用非接触式,经过软硬件调试和不同场景试验验证,能快速精准的甄别60度视场,10米范围内所有流动人员中体温高的个体对办公楼门口、 小区大门口、 出入闸口等多位行人的批量无感监测筛查需求,测温精度有优于±0.3°。此外,研发人员利用在光电集成光电子工程方面积累的经验,提出了自标校创新算法,突破了室外复杂环境下人体温度监测不准确的难受题,使温度筛查不再局限于绝对温度精确测量,大幅度提升了在人群中对发热个体筛查的概率;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群众出行佩戴口罩的现状,对常规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全面升级,以实现快速高精度的人脸识别;如果行人体温高于平均值,可见光摄像头会迅速捕捉他的面部信息,并将他作为重点监控对象进一步检测。
测量精度高
优于±0.3°
提高效率
远距离、大面积快速检测
降低成本
自动预警,多人检测
节约人力物力
适应性强
适用人员密集场景,
特别是户外
可回溯
实现数据回溯
部分应用场景
政务大厅
学校
机关单位
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