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讨论,怎么把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养料。
我认为读书不能只看情节,我们还是要精读,从遣词造句到写作手法,一一分析,再写读书笔记进行归纳。这样的话,提高会比较快一些。
人到中年,记性大不如前,有时候想到曾经读到的一个词语,怎么也记不起来了。打开自己的读书笔记,翻一下就好了。
其次,要真正走入作者的世界,把这部作品当做你写的一样,去感受书中的每一个人物的悲欢喜乐,去理解这些文字后面的深意。
很多经典的作品,你不仅需要在不同的阶段去读,还要读很多遍才有一点点感悟。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一个过程,有些时候我们并不太明白作者在写什么,只有当我们有了类似的经历后,才会明白作者简单的一句话后是多么的精妙。
最后,学以致用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个作者的写作手法,你能不能借鉴和仿写呢?当你学会了运用,这本书的精髓才真正化作你成长的养分。
我们很多作者都会说,“秋水,你讲的我都明白,为什么运用不到写作中去呢?”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无非是缺少勇气和懒。
为什么需要勇气?因为改变未必是一个美好的结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文章可能更不像话,变成了四不像,反而会退步。这时候,你需要勇气来坚持你的选择。
其次,我们用习惯的方式写作是最舒适的。二类作者本身文笔不差,一股脑儿的写下去没有问题啊。只是你不改变,一辈子也就这个水平了。写作要提高,必须打破自己,多动脑筋,挑战自己的惰性。在每一次的写作中,都努力地去改变一点点,长此以往才会有质的突破。
最后的最后,还是要有觉察,在读的时候,用“心”去体悟,在写得时候,用“心”去写。在刻意练习的背后,是情绪自然地流动,而不是为了写而写,这样才算是走入写作的大门。
解决了读书的问题,接着又有人问我,“秋水,为什么我写文总是比较平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也非常值得我们一起探讨,那么就明天再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