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年假后三天,全部是在图书馆度过的,本打算好好看看备考书。结果看了四五本书,全是和备考不沾边的。虽然读书的当下,心情是很愉悦的。等时间过去后,心里又开始内疚,最该看的书没有看,不那么急着看完的书却全部看完了。等到正式开工,上一天班后,想到还有重要的书还没怎么看,一丝丝焦虑就悄悄地,越来越多地滋长起来。
正好有群友推荐一个TED视频,是Laura Vanderkam的《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时间》。来回看了二遍,顺手做的笔记如下:
“我没时间”通常意味着“这事不重要”。
我没时间=这事不重要。
承认这不是时间不够的问题,而是我不想去做。
使用这种说法能提醒我们,时间是选择。
(看到这里,我马上就想到在图书馆呆了三天,每天读书时间都超过8小时,却为何一本备考书也没有看?是不重要吗?当然不是,它的重要性是除了工作之外,排第二的。就算这样,我还是把它的优先级放到最末位。这可怕的拖延!
最急迫最需要看完的课外书,基本都已看完。后面看备考书才是最重要的,优先级一定是第一位。看来这个周末,又要在图书馆度过了。)
假想现在是明年年底,写出明年的评估,哪些事会让你这一年工作表现优异,列举三到五件事。
假想现在是明年年底,写下家庭假期贺信,哪些事让你今年拥有了精彩的个人生活,列举三到五件事。
(用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先设想目标达成后的喜悦,然后把最开心实现的目标调整到最靠前的优先级。要事优先,这样容易筛选出最想完成的事项。)
一周有一百六十八小时,(24x7=168hours)
这是很多时间,如果你是全职工作者,那么每周工作四十小时,(工作40小时)
每晚睡八小时,一星期就是五十六小时,(睡觉56小时)
还剩下七十二小时做别的事。
(算一下我自己的时间,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7小时,每周工作总共35小时。每晚睡6小时,一周就是42小时。还剩下91小时。算上每天三餐1.5小时,一周就是10.5小时。每周运动1.5小时,一周就是10.5小时。每天写作1小时,一周就是7小时。这样全部算下来,每周还有68小时可以利用。
可实际上,我每周的学习时间满打满算都没有超过20个小时。之前要求自己每天业余学习时间至少要保持4-5个小时,但在执行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做不到位。每天学习二三个小时是常态,有时每周总有一二天是挂零蛋的。
可见在对时间的把控中,实际无谓消耗的时间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总是有一些时间被我们不知以什么方式给浪费掉。
如果按照这样的算法,我每周的学习总时数至少要40-50小时才算合理。即便是我每天学习时间保持在5小时,一周总学习时数也才35小时。
这么一想,那种莫名的焦虑感更重了。事实上,学习的时间是有的,只是我们太不重视它而已。
所以,不要再说我有多忙,忙到没时间看书,没时间学习,没时间充电,这多半都是借口,只不过是没把真正重要的事情排到日程上罢了。)
时间总是有的,就算我们再忙,还是有时间做重要的事,而当我们关注重要的事情时,我们就能用我们拥有的时间,打造我们想要的生活。
(如Laura Vanderkam所说,不管再忙,时间总是有的,只是一个选择问题。哪些事情你认为最重要,如果不做会死,就一定要排第一。不必贪多,能完成三到五项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已经了不起。不想做的,一直以各种理由拖延的事情,可能真的没那么重要,即然不重要,不做也没关系。把时间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到年底盘点时,才能对得起自己一年的折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