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觉自己的心智有所成长,突然意识到自己过去十年是“在玩乐间隙工作”,而非“工作间隙玩乐”,如今近30岁一无所获,没有任何科研成果,也算是求仁得仁。
首先,我不怪自己。过去十年我困于与家里的矛盾,没有经济支持,没有精神支持。因此我一直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做事的眼界不是很高。别人可能在考虑做个大事,20岁的年纪就想挑战发表前沿学术文章,不断探索,自我进步,而我20岁时考虑的是,终于交完作业了,有时间打工了,赚到的钱我想尝尝食堂某个好吃的饭菜、买一个一直很渴望的衣服。时间精力有限,我只做学校毕业需要的事情以及让自己未来有个offer的事情,其余时间打工赚钱满足自己的各方面需求,在人生经历上算是体验丰富,但在科研发展这条路上,我确实是“玩乐间隙工作”,注定慢慢与同龄人拉开差距。这十年我一直在尝试突破,算是有些小成果,尤其是上了博士以后,每个月有了一些补贴,终于解放了自己大量的时间精力,我才有空间去慢下来思考尝试很多科研的难题,心智也成熟了很多,开始思考自己的个人事业发展问题,而不是单纯“我要好好上学,剩余时间玩乐”。我每分每秒都在按照自己的情况拼尽全力生活,但因为我的人生剧本就是这样的,注定我20到30岁这十年,忙于半工半读、忙于弥补童年。他人不了解我的情况,但我知道我已尽力,这就足够了。
他人也肯定有自己的剧本,也在拼尽全力去做,一些优秀的科研同辈可能是自己的剧本没有影响到科研发展本身吧,具体我也不清楚,不好妄加推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没办法互相比较人,只能比较某个方面的成果,以自我衡量自身状况,以合理分配收入等各方面资源,成果用于分配,无须用成果评价人。若用成果妄自菲薄,是自寻烦恼。
其次,会有一些遗憾和压力。哪怕知道现实如此,也难免会对优秀科研同辈产生羡慕之情,对自身境遇感到不甘和懊恼,遗憾自己当年若有现在的心智,不该蹉跎光阴,当勤奋用功,仅如此哪怕五年,也会收获巨大不同。压力也来源于遗憾,过去我不断练习的是如何更好地在不耽误毕业的情况下最大化玩乐,因此有了许多技巧,比如如何在组会上做得看起来好像是做了很多的样子。这当然帮助我更好地满足了自己赚取学费生活费的需要,但我并没有做过如何最大化自身事业发展这件事,相比于玩中学,这件事显然更加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遗憾过去是容易的,难的是接受现实,把握现在。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