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的意义

忠诚,一直是古代统治阶级或者大大小小的领导者的期望和宣扬的一种理念。忠义二字是民间之神关羽最为突出的特点,为万民景仰。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理念?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恐怕无法考证。

窃以为,可能是在儒教框架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中的臣臣,就包含忠的意思。古代获取知识和获取人才同样不易,掌握了话语权的统治阶级或领导者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轻易流失,所以他们大力宣传忠义思想,对于不忠义的行为大加鞭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整体的忠义思维,政治正确。所谓忠臣不事二主,并对所事之主寄以厚望。

而这只限于民间,在绝对统治阶层,并不是这样的,他们对待忠臣,态度不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多数是兔死狗烹。

现代社会,如果还有人期望“从一而终”,那么他一定会失望得很惨。即便是在古代,君主所宣扬的忠诚,也是基于“可堪大任”的基础上,如果难堪大任,又认为自己忠诚并期望所事之主对得起自己的“忠诚”,就是奢望。而可堪大任之人,不需要向所事之主展示自己的忠诚,他会被刻意挽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极尽挽留之能事。

是故,只要修炼内功达到一定程度,必有明主希望你去为他们忠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