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099字,阅读约需3分钟
重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今日读完。
敬仰李希贵,不仅因为他是语文教师、校长、局长,身份与我有部分重合,更因为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在语文教学、学校管理、区域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与变革,走出了一条高扬“自由与民主”大旗的教育教学之路。
1995年,36岁的他从高密四中调任高密一中校长,从乡村到城市,他开始了新的思考与探索。当时,正是“校长负责制”如火如荼的时候,“整合权力、显示权力在好多校园显得生机勃勃。我隐隐感觉到,如果我也顺着这条路子走下去,一中就不可能走得太远。在一个社会逐步走向民主、平等的大潮里,在一个社会呼唤人性化的大背景下,学校有责任锻造未来公民的灵魂。而在过分强调长官意志、让权力随意徜徉的校园里,怎么可能塑造出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公民?”
关键词是民主。
民主,其实是一种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要适度,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像刺猬抱团取暖,既不彼此刺痛,又能传递温暖。
我在做语文教师时,就充满困惑。想给学生民主,却不得其法,就乱山了。不给学生民主,就显得刻板无趣,课堂上死气沉沉。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成为教学管理的难题。
做学校管理工作,与下属、教师的关系也要适度。过远,则不近人情,让人畏惧或厌恶,滋生拍马溜须、阳奉阴违或敌对情绪;过近,则纠缠于亲密之中,在原则面前就容易抹不开面子,单位就成了一团浆糊。
民主与集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追求民主,因为是时代的需要,人性的需要,教育的需要。校园里缺失了民主,教师就缺少了阳光,学生就感受不到温暖,就会呈现出一副阴冷的面孔。
每周五的班子例会上,大家在一起研讨学校事务,有时就难免起了争议。比如音体美各个社团何时训练,时间从哪里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否冲击了教学;某些琐碎的公益性工作,是否适宜纳入教师千分考核……细细探究,其实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如何并举与融合的问题,是教育理念、管理理念的方向问题,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尺度把握问题。人人发言,在争论中走向统一。不能统一时,我就站出来拍拍板,一锤定音。
我发现每位班子成员都有一些我所没有的优点,把民主还给他们,他们就有了主动性与创造性,就有了积极投入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智慧的大脑、勤奋的手脚就能创造出别样的辉煌。
追求集中,也是必须的。对于柔和型的我来说,尤为必要。能谋善断,快刀斩乱麻,需要历练与坚守。
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把充分发扬民主和正确实行集中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创造活力,教育的一方生态就会自由而蓬勃。
读完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又下单了《学生第一》《学生第二》两本书,期待有新的收获。
2022年10月28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