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报名参加了古典老师将在2019年新年初始元旦那一天【做自己论坛】。之前只是在得到app听过古典老师《超级个体》的课程,也看过古典老师的三部著作,《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还有什么可能》和《跃迁》,最后一本书,也在之前做过深度解读版的读书笔记:高手的升级迭代之路 。很感谢古典老师在今年给我带来的改变,让我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提升我在思维上的认知。【做自己论坛】今年也到了第8届了,广州线下论坛人员很快就饱满了,今天加入到直播群中,考虑到自己到时候跨年将在深圳度过,于是链接了深圳的小伙伴,到时候一起组织参与线下活动。
关于做自己这个话题,在近段时间不断被提及,尤其是当我在学习了很多关于自我发展心理学课程之后,越来越会把自己作为重点,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观察生活的角度,更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今天探讨“做自己”这个话题,其实我应该先回到这个问题的本身,为什么会出现做自己这个命题,或者说,为什么我们要做自己,是什么导致我们一步步丧失了原本的自己。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才好定义,为什么我们要倡导做自己。接下来真正来区分一下我们所倡导的做自己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会一步步丧失自我,不能做自己?
回想小时候的我们,那时的我们天马行空,对未来有着无数的憧憬,我们很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虽然这些东西对于现在的我们看来微不足道或者会感觉很幼稚,但是我们还是会时常怀念那时候纯真无邪的我们,怀念那时候无拘无束的笑容。但是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外界不知不觉在我们身上加上了很多的条条框框,那种对喜欢的热情和对不喜欢的厌恶很多时候在生活面前都被化成了一条直线,生活没有太多的波澜,都变成了同一种味道,我们也不再去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了。
在我们的长大过程中,我们不必避免的会受到身边亲人,朋友,老师的影响,尤其是家庭关系。爸妈会对我们说什么你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甚至会想去控制身为子女的我们,比如说我们的学习方向。就像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场景,父母总是想让孩子去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比如说读大学等。当我们对自己没有判断时,我们就会很容易把父母的期待当成了我们自己,去或活出爸妈所期待的样子,而不是我们自身所期待的。
其实控制的背后常常还隐藏着评价,就是我们很容易会只关注外部对我们的评价,并且把这种评价当作真实的自己。比如说很多人会给某些人按标签,评论他人性格等等,比如说他很失败,他很内向,他不适合做销售等等,因此当我们还没有建立自我的内在评价评价时,我们就会迷失在这种评价中,就误以为自己正如别人所说的。但是他人终究不是我们自己,他们无法真正了解我们,很多时候他们只是看到我们的一个片面就认为我们是怎么样的人,所以他们的想法也只能是片面的。
很多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能很好的了解自己。这话怎么说呢,比如你小时候看到兵哥哥的帅气就像去当兵,看到科学家的神奇手段就想去当科学家,这些都可以说是我们曾经的梦想,即使那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些岗位意味着什么。我们以为这些就是我们自己想成为的模样,殊不知都是在外界长期影响下的产物,并非我们内心真实的声音,但我们又会以为这一些都是我们的真实。之前看过心理学家霍尼的一句话,深受触动。他说,
人之所以会陷入应该思维,是因为我们不断在外在世界中寻找被别人喜爱的自我标准,来妄图根据这个标准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
以前总觉得让自己去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人,不断向周边世界寻找被别人喜爱,但当我们逐渐成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真正的喜爱应该是我们源自内心对自己的喜欢,会懂得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们需要学会先爱上自己,才能去做一个被他人所喜爱的人。控制和评论,外界环境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们不知不觉的顺应和服从,导致我们一步步的丢失了自己,因此找回自己,做自己的话题,才会不断的被提及。
做自己不是be yourself,而应该是make yourself
过去,我们总以为,做自己是我们要坚定的走在自己的道路上,不要在乎别人的评论,打击,嘲讽。我们带着这种强烈的自我诉求,以为名正言顺的活成了我们自己。但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这种【做自己】并不能使我们快乐,给我们带来理想的生活,反而有时候又会把我们带入作茧自缚的牢笼中,无法自拔。我们坚定的捍卫自己,但是我们内心的自己却没有因此而变得坚强起来。这种心态被古典老师称之为屌丝心态。
之前看过古典老师的文章,他从图书出版这个角度观察了关于做自己这个话题的变化。
第一个时期,我们争取的是主流的成功;
第二个时期,我们开始探讨特质,比如《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第三个时期,我们都刻意去与众不同,像个逆反的孩子;
第四个时期,我们开始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自我;
第五个时期,我们从狭隘的个人心理学中走出来,把自己放在历史和生物中间,重新理解世界。
这五个时期走来,我们的自我是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自我也在这个不断碰撞的过程中迭代升级。所以才会有标题所说的,做自己不是be yourself,而应该是make yourself。做自己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持续升级的过程,而不是呆在我们自己的舒适圈中自鸣得意。真正的做自己,是我们拥有一套自洽的内在价值观体系作为后盾,是我们在清晰认识自己和世界之后不断生成出来的,它让我们长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如何塑造自我,真正的做自己呢?
正如前面所说,做自己不是be yourself,而应该是make yourself,是一个我们塑造自己的过程。一个自我的塑造过程,是包括三个部分的:
第一部分: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做自己的关键其实也就在于通过探索自我,找到自身的优势,正视我们人性的弱点,然后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不是盲目的坚持自己的性格或立场。
我们可以多去尝试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读书,写作,运动等等,在探索的这个过程中,不断思考在生活中,什么对我们自己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多带一个心思去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而不是盲目的去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建立起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从而用我们内在的价值体系去看待我们的生活,去做更好的自己。
第二部分:自我负责
自我负责,是说我们需要摒弃做自己就是任性为所欲为,不理会外界的声音,完全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是一种孩子的思维。想起小时候,跟爸妈吵架,我都会理想当然的坚持自己的想法,以致于还闹过离家出走,虽然只是出走到奶奶家。但是这种赌气式的做自己,我们知道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只会让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的恶化,永远都解决不了问题。
当我们可以做到100%自我负责时,我们就能作既做自己的同时,又兼顾到理性的和他人对话。这是一种更成熟的态度,我们坚持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被他人所裹挟左右,也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从而会做出更符合我们自身的决定,为自己负责。
第三部分: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是说我们要接纳我们对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往往都没有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来的严重,只是我们很难自知。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怀疑自己的阶段,可能面对某些事情时,我们会显得不自信,所以我们会恐惧,会逃避,不敢去面对。学会自我接纳,往往不是说我们要去正视这些悲伤,痛苦,而是我们学会去接纳它们,承认这个世界上有我们hold不住的事情,但是它们都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节奏,有些人可能特别适合创业,有些人可能就喜欢稳稳当当的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这些都好,只要都是我们真心喜欢的,我们能做到自我接纳都可以。我们的自我接纳是以自我超越和自我负责为前提的,不然自我接纳就会成为我们自我保护的龟壳。
我们在做自己的过程中,持续的自我超越,了解自己的边界,与周围建立更和谐的关系,对我们所做出的结果负责。知道自己的边界,知道某些事情自己暂时做不到,可以接纳自己,也相信自己的无限可能,我们就会进入到下一轮的自我超越中,在自我超越,自我复制,自我接纳的正态循环中,我们也就实现了不断升级迭代。
成为你自己。做自己也许是一条少有人走的人,因为它并非很容易走的路。如果世界上的每个人都理解你,那就说明我们很普通,所以少有人走是一个正常的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困难相伴,我们会迷茫,会有想要放弃的念头,但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很多人的感受正如你现在所感受的一样,我们的感受都是一样的,我们能够做自己,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付,也是对这个世界最好的交代。
做自己,让这个世界多一个有趣的灵魂,这本身就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