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拾花生最早的记忆,来源于上小学的时候。
那时学校有自己的田地,其中有很大的一块用来种植花生。到了收获季节,全校师生一起上阵,务必保证颗粒归仓。
一般男老师是挥镐主力,用来把结了果实的花生植株从它们生长的土壤里面刨出来。高年级学生的工作是负责把花生秧从土块里面抖落掉,把花生果实摘下来。
我们低年级的,就跟在后面完成清理工作。刨花生的时候,虽然男老师们都很卖力,但是仍然不可能做到每一丛花生秧都能完整地从地里刨出,总会有一些花生果实遗留,那么从地里把它们找出来,就成了捡拾花生的主要目的。
我记得自己拿一个小锄头,沿着地垄一丛一丛慢慢翻找。人小力气小,又不肯放过任何一种可能性,总是落在最后。
这主要是自己不够聪明,那些聪明的同学们,才不肯下力气按照花生秧的栽植株距一丛一丛寻找呢,他们基本上就是象征性地用小锄头刨两下,然后就往前走了。
后来长大一些,家里分了土地,收花生的时候,基本流程仍然是一样的,只是走在最前面挥镐头的,变成了自己的父亲,后面是母亲与姐姐抖落土块摘捡果实,而我跟妹妹,做最后的收尾工作,争取把土壤生长出来的所有花生,都装进自家口袋里。
土地承包到户之前,除了参加学校的收获劳动,也会在生产队的花生地里,等待着允许开捡的时刻。
生长队的花生地,也是一样的收获路数,前面有人刨开了,后面是抖落土块摘果,最后是捡拾的队伍。
不过捡拾的人,明显都不肯用心。因为他们都知道后面还有我们这一大群孩子,等待着捡漏儿。捡拾的人马虎一些,我们的收获就会大些,所以他们才不肯用心。
这些记忆都很值得回忆,但是认真想想,也都是非常遥远的故事了。
不过,昨天我又经历了一次捡拾花生的机会。
这些年花生的种植与收获,都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听说,机械化好是好,但是花生果实的遗漏,比手工劳动时要多很多,所以每年到了收获花生的季节,也就是中秋节前后,专门会有人去捡拾花生。据说,有的人一个收获季,每天都能捡拾几十斤,收获非常可观。
因为放假没啥事,妹妹说可以去拾花生,于是开车出发,找到了一块刚刚收获结束的花生地,捡拾起了花生。
机械化收获,确实遗漏比较多,就算不去翻动土壤,仅仅在表面上寻找(主人家已经粗粗找了一遍),也能够发现许多。如果肯花点功夫,把土壤翻动几下,找到的就更多了。
这块花生地,大约五六亩的样子,主人家刚刚收获结束,允许外人进入了。地里捡拾花生的人有十来个,都拿着小锄头,塑料桶一类的工具,看样子都很专业。不像我们几个,仅仅带了一个塑料袋,翻动土壤,用的也是自己的一双肉掌。
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场景的儿子,是最开心的,一会儿玩蟋蟀,一会儿扔土块儿,一会儿又钻进旁边的玉米地里模仿和平精英的战斗,玩的不亦乐乎。
许多年了没干过农活,身体已经变得很僵硬,适应不了在地里蹲着干活儿的节奏。大约坚持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几个就累到不行,决定离开。
不过,收获还是很不错,估算一下,大约有七八斤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