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齐沙漠里逆风踏沙的绿洲守望者

谈天说地,有“贝”而来。光影之间,方晓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贝兄~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的第七大沙漠,其处于河套平原“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因此也被称为河套沙漠。

这里是距离首都北京很近的沙漠,也是曾经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地区。

可就是有一群人,他们日日夜夜与沙漠为伴,与风沙为敌。一年屈指可数的降水和一刮就是几个月的大风令这里植被稀疏,绿意萧条。

但这并没有击垮那些在沙漠中茁壮生长的植物,更没有让那些迎着狂风、守望绿洲的劳动者。

《非常中国》的这一集名为“沙漠里的种子”。

为了在沙漠里种植出可以长久生存下去的绿色植被,这群风沙里的逆行者各司其职,通力合作。

采种研究员需要只身行走在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大漠,四处采集种子和植物标本。

他们还要走访生活在库布齐沙漠里的牧民,聆听他们对沙漠植被变化的切身感受和认识。

采集到的种子和植物标本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培养。

组胚研究员会给这些绿色生机的“继承者”们最好的培养环境和悉心照顾。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移栽的成活率。温室里长大的“孩子”终究要迎接风沙和干旱的严峻考验。

在合适的时间种到合适的地方,这需要大量的实验与试错,需要专业的素养和过硬的心理,更需要恒心与信心。

当然,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播撒种子的工作除了人工的小范围实验还需要用到一种大面积、高效率的播撒方式——飞播。

飞播研究员要通过无人机将那些生命力顽强的先锋植物的种子播撒在无边无际的沙漠里。

从高处俯瞰整个沙漠,那一片片正在成型的绿色即是沙漠里新的希望,更是所有人共同努力和坚守的最好回报。

他们并非是要将沙漠变成森林或者草原,沙漠就是一种固有的、独特的生态系统。

他们是在控制和保护生态平衡,在维护沙漠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让最适合在风沙、暴晒、干旱等恶劣自然条件下顽强生长的植被都能获得平等的生存机会和成长环境,这便是扎根在风沙里辛勤劳作的沙漠园丁们的使命与追求。

沙漠里的植被和作物有自己的生长特性与生命力。其它绿色植物也许可以让沙漠获得短暂的绿洲,却无法保证这样的绿洲可以生生不息。

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和习性,也都有最合适生长与繁衍的环境。

人类并没有多高级,植物也没有多卑贱,生命本应是平等的。

库布齐,这里的每一次蜕变、每一眼绿色都是无数生命在不屈地呐喊,都有无数人在背后默默付出和奔赴。

那些逆风踏沙、无畏险阻的绿洲守望者,守着这一方终将盎然的绿意,眺望着那通向希望的未来家园,脚踏实地,不舍昼夜,孤勇前行。

云淡风轻闲暇处,正是交心会友时。这里有影视作品中人生百态的理性分析;有足球世界中绿茵情怀的应心之言;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个人成长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关注一路同行中我们的努力与成长,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