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鲦鱼效应
鲦鱼效应又称为“头鱼理论”。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然而,如果将一只较为强健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是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这就是我们在企业管理中经常提到的“鲦鱼效应”。
鲦鱼效应与羊群效应有相似之处,也是一种从众效应,不同的是头羊未必失去自制力,而领头的鲦鱼是失去了自制力的,对于群羊或群鱼来说,不管领头的有没有自制力,它们只是不假思索地随从。周易六十四卦,每一个卦都有一个“领头的”,按照天道,原筮卦的领头者就是天元甲,复筮卦的领头者就是地元己,它们都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有着统领诸爻的作用。按照人道,每一个卦的初爻就是一个领头者,原筮卦的初爻是“大君”,是执政者,复筮卦的初爻是在野派的头领,它们也有着统领诸爻的作用。天道上的头领与人道上的头领有一致的时候,比如乾卦的初爻甲,既是天道上的头领,也是人道上的头领;坤卦的初爻己,既是天道上的头领,也是人道上的头领。其它六十二个卦,天道上的头领与人道上的头领就分离开来。
无论是天道上的头领还是人道上的头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主导能力的,或者说是有理智的,例如屯卦是个失衡卦,屯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屯初是“大君”,屯初讲“磐桓,利居貞,利建侯。”这就是屯初面对屯卦的形势所采取的措施,这既是一个情感判断,也是一个理智的判断。屯卦的四爻甲是天元,爻辞讲“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同样这也是一个情感判断,又是一个理智的判断。但是也有一些卦的头领失去了主导能力,只能由其它爻或者随从,或者叛变。我们以小畜卦为例,小畜卦是个局部失衡卦,小畜卦的天道是戊乙甲丁己丙,三爻甲是天元,但与二爻处在“天人相悖”当中,天道是客观的,人道是主观的,按照天道甲应当至乙,但这个行程却与人道犯顶,假如我们把三爻甲比作是鲦鱼的头领,那么这个头领的控制行为的能力就是被人为的割除,小畜三的爻辞是“輿說輻,夫妻反目”,这就表明小畜三这个天道上的头领已经陷入行为紊乱当中。再以讼卦为例,讼卦是一个局部失衡卦,讼卦的天道是辛庚甲壬己癸,讼初是讼卦在野派的头领,这也是一个失去主导作用的爻,既无力支撑卦体,又不能引导诸爻通达,因此爻辞讲“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一般说来,失去了主导能力的头领是不能率领诸爻胜利的到底彼岸的,但确实也有些卦,失去主导能力的头领依然保持自己的着影响,剥卦是一个平衡卦,剥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初爻是人道上的“大君”,二爻是天元,一个是人道上的头领,一个是天道上的头领,由于剥卦是一个极其微妙的平衡卦,稍有撼动,卦体就会坍塌,因此初爻与二爻都讲“蔑贞凶”,所谓“蔑贞”就是轻视稳固,两个头领都不宜擅动,这也就等于失去了主导能力,剥卦五爻辞讲“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所谓“贯鱼”就是像鱼那样逶迤而行,显然这里说的就是人道,人道按照初二三四五的顺序上行,这是人道的作用,也可以说是习惯使然,这就是头领的影响。
一般说来,人道上的头领要比天道上的头领作用更大,因为是初爻支撑着卦体,并起着凝聚诸爻的作用。但是天道上的头领也不容忽视,有些卦初爻难以担当重任,只能由其它爻取代,比如说讼卦初爻就是“不永所事”,结果是四爻取代了初爻。萃卦是一个整体失衡卦,萃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初爻是“大君”,四爻是天元甲,在整体失衡的情况下,初爻也是“不永所事”,结果就是“大君”为上爻所取代,在这个过程中,四爻甲的作用就格外突出,萃卦辞讲“王假有庙”,所谓“王甲有庙”就是在“大君”失去执政能力的情况下,由“王”来主持政事,好比是垂帘听政。涣卦也出现了这个问题,涣卦是个整体失衡卦,涣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初爻丁是“大君”,二爻甲是天元,初爻是三道分途,依照天道是至五,依照地道是至三或四,依照人道是至二,最佳的选择是至五,但这需要足够的力量与勇气,爻辞讲“用拯馬壯,吉”,意思就是让初爻这个“马”强壮起来,二爻甲就起了这个作用,因此涣卦辞也说是“王假有庙”。
鲦鱼作为一种生物,无论是头领还是追随者,都是没有理智的,它们的行动就看头领怎么领。人是有理智的,人的行动一方面要看领导怎么领,另一方面还要看是什么样的领导,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就是讲人们不要盲从。
118、灯塔效应
灯塔效应(Light house effect)私有商品都可以在市场交换,并有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但公共商品没有市场交换,也没有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因此消费者都不愿意一个人支付公共商品的费用而让别人都来消费。西方经济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灯塔效应”。天文学中的灯塔效应:由于脉冲星只向两极的方向放射电磁波,所以只有在被它放射的电磁波的范围扫过的地方才可以探测到脉冲星的讯号。这使得脉冲星就像宇宙之中的灯塔。灯塔是设置在重要航道附近的典型固定发光航标,用以指引船舶航行目标,如果没有灯塔的指引,传播就会迷失方向,有了明确方向,船舶才能顺利驶向目的地,这就是“灯塔效应”。如果把学生比作一艘在学海中航行的小船,那么学习目标就是他的灯塔。不难看出,灯塔效应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作为“光源”,有一个散布与传播的作用,另一个是作为目标,有一个吸纳与聚拢的作用。
爻有阴有阳,通常以阳喻明,以阴喻暗,阴阳比较,阳爻就好比是“光源”,也可以说是“灯塔”。需卦卦辞讲“光亨”,这就是一个“灯塔效应”,需卦是一个局部失衡卦,需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假定把三爻当做“光源”,那么它发出的“光”就可以照耀到上爻。
我们再以观卦为例,观卦是一个局部失衡卦,观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观卦有两个阳爻,即五与上,五爻虽为阳爻,但因为此爻在观卦中处于终结阶段,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因此这个爻是不发光的,能够发光的就只有上爻,因此我们把观上就比作是个“灯塔”,是它照耀着其它爻。光的传播是有方向性的,其方向就是天道,需卦三爻作为“光源”,能够传播到上爻,这是因为三爻为丙,上爻为丁。观卦上爻作为“光源”,其传播方向就是四爻,这是因为观上为辛,观四为壬。光的传播有方向性,但也不是没有转折,例如观上把光传播到四爻壬,四爻至五合乎人道,只是略微不合时宜,五爻虽为阳爻,但有吸纳能力,这样观上的光也可以散布到五爻,四爻辞讲的“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这就是四爻从上爻那里“借”来了光,转送给五爻。在静态条件下,一个爻的光是不能普照的,总有照耀到不到的地方,例如观上的光就照耀不到初爻,因为这两个爻处在对立位置,初爻就好比是个“灯下黑”。在动态条件下,依据天道,光不能逆转,例如观上为辛,这个辛就不能照耀二爻庚,因此站在二爻的角度,这就是“窺觀”,好比是站在探照灯的后面。
光的传播是一种物质或能量的转移,好比投资,这是要讲回报的,因此在私有条件下,投资也就不能盲目。公共商品不能直接给投资者带来超值的利润,因此也就没有哪个投资者愿意把资金投向公共商品。但是一个社会或国家也不能没有公共商品,因此对公共商品的投资也就由社会或国家负担。如果把观卦上爻光的传播看做是一种投资,那么它就不愿意投向初爻,初爻是卦体的基础,起着稳定卦体的作用,它就好比是一个公共商品。但是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基础,社会就会陷入动乱当中,最终所有人都会受到影响,这就是私有投资者的偏见与短视。
当做目标的灯塔效应,主要是指示航程,这个目标可能就是灯塔本身,也可能是在灯塔以外,如果是在灯塔以外,那么灯塔就不是目标,而是指示目标。还以观卦为例,观五甲是观卦诸爻在天道上的归宿,这个归宿如果设定为目标,把人道设定为航道,那么上爻正是航道旁边的一个灯塔,依靠这个灯塔,四爻没有迷失方向,找到了归宿。再以复卦为例,复卦是个平衡卦,复卦的天道与观卦一样,也是癸庚己壬甲辛,复卦诸爻在天道上的归宿也是五爻甲,与观卦不同的是,复卦的灯塔在初爻,初爻的“光”可以照耀到与之相邻的二三四五,唯独照射不到上爻,因此上爻就迷失了方向,这就是爻辞上所说的“迷复”,即找不到回归的路。
六十四卦,每一个卦都有一个天道上的归宿,这个归宿在原筮卦为己,在复筮卦为甲,爻的运行有些卦是可以找到归宿的,也有些卦没有找到归宿,复上就是一个没有找到归宿的爻。
119、亲和效应
人们在交际应酬中,往往会因为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或者相似之处,从而感到相互之间更加容易接近。这种接近会使双方萌生亲密感,进而促使双方进一步相互接近、相互体谅,称之为亲和效应。
亲和现象在周易中是大量存在的,我们以同人卦为例,“同人于野”是亲和,“同人于門”是亲和,“同人于宗”是亲和,“同人于郊”是亲和。如果说这些亲和有什么差别的话,那么无非就是地域、宗族上的差别,但它们都属于亲和。豫卦四爻讲“朋盍簪”是亲和,萃卦初爻讲“一握為笑”也是亲和,如此等等,仔细考察六十四卦,几乎每一个卦都有亲和的内容,如果没有爻与爻的亲和作用,卦体就会崩溃。
亲和现象虽然广泛存在,但其内容与形式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有的是建立在姻缘基础上,有的是建立在地缘基础上,有的是建立在志向、利益等基础上。同人卦是个局部失衡卦,同人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站在初爻的立场上,与三爻的结盟就是“同人于门”,与上爻的结盟就是“同人于郊”,这是以地缘为基础。二爻为甲为天元,其身份在家族当中就是“宗”,初爻与二爻的结盟就是“同人于宗”,这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
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亲和有许多实例,晋卦二爻讲“受茲介福,于其王母”,晋卦是个局部失衡卦,晋卦的天道是乙戊己丙甲丁,晋二至三是个“天人合一”,三爻为己为地元,它的一个取象就是“王母”,这就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亲和。
建立在姻缘基础上的亲和也有许多实例,如屯卦二爻、贲卦四爻和睽卦上爻讲“匪寇婚媾”,屯卦四爻讲“求婚媾”,还有“取女”、“纳妇”等等,就是建立在姻缘基础上的亲和。
建立在地缘基础上的亲和如小畜五爻讲“富以其邻”, 否卦四爻讲“疇離祉”等。
建立在共同的志向、兴趣、爱好、利益等等基础上的“和”我们统称“友和”,“友和”也是亲和的一种形式,损卦三爻讲“一人行则得其友”,坤卦辞讲“利西南得朋”,复卦辞讲“朋来无咎”,咸卦四爻讲“朋从尔思”,蹇卦五爻讲“大蹇朋来”等等,这些亲和就是建立在共同的志向、兴趣、爱好、利益等等基础上。
亲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三道,六十四卦中,三道皆合的有两个卦,一个是泰卦五爻至上,另一个是否卦初爻至二。泰卦是一个整体失衡卦,泰卦的天道是戊甲丁己乙丙,由乙至丙合乎天道,由五至上合乎人道,由于三五失衡,五爻至上还合乎地道,泰五讲“帝乙归妹”,这就是建立在姻缘基础上的亲和。否卦也是一个整体失衡卦,否卦的天道是壬癸己辛甲庚,初爻至二是个三道皆合,四爻至初合乎天道与地道,我们说否四的“疇離祉”就是建立在地缘基础上的亲和。在其它卦中,再也没有三道皆合的情况,但两道皆合的情况还是不少的,晋二至三就是一个“天人合一”,同人初至二就是一个“地人合一”。三道都不合是很难建立亲和关系的,例如小过卦三爻讲“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兇。”小过卦是个整体失衡卦,小过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二爻至三就是一个“天人相悖”。大体说来,建立在天道基础上的亲和主要表现为血缘,建立在地道基础上的亲和主要表现为地缘,建立在人道基础上的亲和主要表现为姻缘与志向,表现为阶级与利益,共同的阶级地位,共同的利益与信仰,是所有亲和关系当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
亲和关系是周易中和合规律的一个方面,和合关系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对立、离异,一方面是没有统一就没有对立,另一方面是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对立就寓于统一当中,只看到亲和的一面是不对的,坤卦辞在讲“利西南得朋”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东北丧朋”,损卦在讲“一人行则得其友”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三人行则损一人”,爻辞在讲“婚媾”、“取女”、“纳妇”的时候,也还指出了有“夫妻反目”。同人卦主要讲结盟,但结盟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战争,同人三讲“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这就是一场战争,当然是一场失败了的战争。
120、沟通的位差效应
沟通的位差效应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对企业内部沟通进行研究后得出的重要成果。他们发现,来自领导层的信息只有20%-25%被下级知道并正确理解,而从下到上反馈的信息则不超过10%,平行交流的效率则可达到90%以上。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平行交流的效率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为平行交流是一种以平等为基础的交流。为试验平等交流在企业内部实施的可行性,他们试着在整个企业内部建立一种平等沟通的机制。结果发现,与建立这种机制前相比,在企业内建立平等的沟通渠道,可以大大增加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协调沟通能力,使他们在价值观、道德观、经营哲学等方面很快地达成一致;可以使上下级之间、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形成较为对称的流动,业务流、信息流、制度流也更为通畅,信息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变形的情况也会大大减少。这样,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平等交流是企业有效沟通的保证。
在周易中,天道、地道与人道是卦爻运动与变化的条件,天道上的运动,主要表现的是物质的运动、能量的转移与信息的传递,人道的运动,主要表现信息的传递,在一定条件下,也表现物质的运动与能量的转移。由于三道的错综,也由于卦体上存在着不同的阶层,无论是物质的运动、能量的转移,还是信息的传递,有时顺畅,有时是不顺畅的。我们就以屯卦为例,屯卦是一个局部失衡卦,屯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屯卦是一个原筮卦,初爻是“大君”,是执政者, 自天道与地道看,屯卦诸爻是通畅的,四甲至初乙,虽然是以阴临阳,但四爻要比初爻高一个量级;初乙至三丙,三丙至上丁,上丁至五戊,都是既合天道,也合地道;五戊与二己在同一个层次上,五阳二阴,合乎天道,这也是通畅。自人道看,屯卦各爻可以说是步履惟艰,初乙至二己需要四个时间单位,这是卦爻运行的极限;二爻己没有进取的能力,根本不能运动;三爻丙至四爻甲需要八个时间单位,也是根本不能运动;四爻甲至五爻戊需要四个时间单位,这也是运行的极限;五爻戊至上爻丁需要九个时间单位,这更是不能运动,这就说明,屯卦诸爻按照人道是不可能运动的,但是人道当做信息时,也不能说没有传递,初爻至二合乎人道,以阳就阴有婚媾之象,因此二爻辞才讲“匪寇婚媾”,但终归初爻不能至二,因此二爻才说“女子贞不字”,这就是说,初爻明媒正娶的信息是传递到了二爻,但人却没有来。初爻至二也不单是信息,还有一定的能量转移,正是这个转移,使得二、四、上这三个爻“乘马班如”,即马虽然没有奔驰,但还是横向动了一动。屯初没有至三,也没有至二,只是原地“磐桓”,屯初的爻位虽然不动,但这不妨碍爻内数的周流,这就是“数动位不动”,爻辞把这种现象就叫“居贞”。屯初是人元,有了数动就是通达,有了位静就是“贞”,屯卦辞讲“元亨,利贞”就是指的这种情况。
屯卦经蒙卦变成需卦,需卦是一个局部失衡卦,但失衡的情况与屯卦是不一样的,需卦的天道与屯卦一样,也是乙己丙甲戊丁,需初至二合乎人道,但不合地道;需初至三合乎天道,但不合人道,也没有地道是作用,这是与屯初的不同,需初没有“磐桓”问题,也没有数的流动,只有爻位不动,这就是“利用恒”,这里没有了“元亨”。比较需初与屯初,可以看出它们有许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屯初是有动有静,需初是只静不动,这个静包括爻位与数,也包括信息的传递,这说明需初这个人元是不通达的。如果我们把屯初与需初看做是领导者,把来自屯初与需初的信息有多少可以为其它爻所感知,那么可以说屯初的信息是为大多数爻感知了,而感知需初信息的爻却少之又少。
在卦体上,每个爻都处在“十字路口”,也就是说在方向上有四种选择,单从这一点看,每个爻的信息量,包括发布与接收,它们都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每个爻的地位不同,发布与接收信息又有一定的方向性,因此每个爻的信息量还是有差别的,初爻是卦体的基础,对卦体起着支撑作用,对上面诸爻起着凝聚作用,是卦体的“重心”,因此初爻的信息量比其它爻相对要多一些,但也不会多的太多,假如把初爻看做是领导者,那么上面的诸爻就是民众,大量的信息还是在民众,初爻的信息量最多也不过是总信息的四分之一。上爻只对下面诸爻施加压力,本身没有任何压力,如果把上爻看做是最基层的民众,那么它的信息量也就最少。中间四个爻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拥有的信息量也就最多。另外,依据天道,每个卦都有一个开端,一个终结,开端只能发布信息,不能接收信息,终结只能接收信息,不能发布信息,在考察每个爻的信息量时,这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沟通的位差效应旨在说明因为人们政治地位或社会地位的不同,拥有的信息量也就不同,从卦体六爻的地位上看,这种信息量的差别确实是存在的。针对这个问题,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建立一个平行交流的机制,这是一种以平等为基础的交流。实际上,在私有制条件下,在还存在着阶级的条件下,平等只是一个虚幻,充其量是一种改良。周易的解决办法就是“颠来倒去”,屯卦颠倒过来就是蒙卦,需卦颠倒过来就是讼卦,如此等等,卦体六爻的位差是永远无法消除的,但是通过“颠来倒去”,可以使人们换位思考,这样也就能够获得更全面的认识。在我国的鞍钢宪法中,两参一改三结合,也是消除位差造成的负面影响的一个尝试。
121、雷尼尔效应
雷尼尔效应来源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一次风波。因为在华盛顿大学教书可以享受到这些湖光山色,所以很多教授们愿意牺牲获取更高收入的机会。他们的这种偏好,被华盛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们戏称为“雷尼尔效应”。 现代企业中是指以亲和的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
爻是不能脱离卦单独存在的,对于每一个爻来说,卦就是它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环境有美好与恶劣之分,凡是适合爻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就是美好的环境,不利于爻的生存与发展的就是恶劣的环境。美好的环境我们以乾坤卦为例,在乾坤卦的卦辞与爻辞中,虽然有“厉”、“咎”、“悔”等字,但没有哪个爻处在凶险当中,这就是说,乾坤卦对于爻的生存与发展来说是基本适宜的。恶劣的环境我们以蹇卦为例,蹇卦是一个平衡卦,蹇卦的天道是己丙乙戊丁甲,卦体平衡本来就不适宜运动,再加上蹇卦中有两个“天人相悖”,这就更不适宜运动,这对许多爻来说,就是一个恶劣的环境。
一般环境下,对于某些爻来说是适宜,对另外一些爻来说也可能不适宜,例如屯卦,屯卦是个局部失衡卦,屯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屯四讲“求婚媾,往吉,無不利。”这可以看做是适宜,屯上讲“泣血涟如”,这就是不适宜。适宜的环境易于吸引和留住人才,这就是雷尼尔效应。
在卦体上,易于吸引的因素有哪些呢?第一是阴阳之间的相互吸引,异性效应就是阴阳之间的吸引,屯卦四爻的“求婚媾”,就是阳对阴产生了吸引。
第二是初位,初位是卦体的基础、重心,一方面是起着支撑卦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对上面诸爻产生了吸引。初位居卦体的最下方,坎卦初爻辞谓其为“坎窞”,困卦初爻辞谓其为“幽穀”,老子讲“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初爻就是一个善下之的“百谷王”。
第三是天道上的终结阶段,原筮卦始于甲而终于己,己这个爻就易于产生吸引,晋卦是个局部失衡卦,晋卦的天道是乙戊己丙甲丁,二爻讲“受茲介福,于其王母”,就是因为三爻己对二爻产生了吸引。
第四是人道上的终结阶段,人道上的终结阶段就是上爻,依据人道,初二三四五爻都要走向上爻,不到上爻就是“不终”,因此上爻也有吸引能力。
第五是转折点,天道上有两个转折点,即乙癸和戊庚,人道上也有两个转折点,就是二爻与五爻,在转折点上,容易积聚物质与能量,比如乾卦二爻与五爻都讲“利见大人”,就是因为这两个爻位,既是天道上的转折点,也是人道上的转折点。
以上是物质或能量积聚的一般规律,当然也是人才积聚的一般规律,这个规律,同样也适用于“留住人才”,在经文中,“贞”这个字就表示稳固或静止的意思,如果是卦辞或爻辞讲“可贞”、“利贞”等,那么它就是说这个卦或爻可以或利于稳固或静止,也就是可以或适宜留住人才。
但是,吸引或留住人才是相对的,因为在卦爻的运动中,还有一个均衡规律在起作用,爻只是卦的一个局部,如果是一个爻吸引过多的人才,就会导致其它爻的缺失,这就失去了均衡,在六十四卦中,有六个一阳五阴之卦,这就是复、师、谦、豫、比、剥,其中复和剥是平衡卦,其它四个卦是局部失衡卦。复和剥虽然是平衡卦,但从阴阳的差别上看又是很不均衡的卦,因为卦中的阳爻都是纯阳爻,这个纯阳爻,可以理解为量最大的爻,也可以理解为实力最大、财富最多的爻,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聚集人才最多的爻,从这个阳爻本身来说这是好事,但从卦这个整体来看就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它违反了均衡规律,这就好比大城市易于吸引医疗、教育人才,如果没有适当的节制,结果就会使农村或偏远地区的人们缺医少药,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长此以往,社会就要陷入动乱当中。
122、避雷针效应
避雷针效应: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把这根金属棒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及金属的导电性,使云层所带的电被大地带的电直接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寓意是:善疏则通,能导必安。
周易经文中没有“雷”字、“电”字,如果说避雷针效应旨在说明善疏则通,能导则安,那么这种现象在六十四卦中是大量存在的,我们就以涣卦为例,涣卦是一个整体失衡卦,涣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上爻为阳,却处在三道分途当中,依照天道是至三爻丙,依照地道是二爻或五爻,依照人道是反身至五,也就是由乙变癸,这需要很长时间。假如上爻依照天道至三,并经过三爻至初,那么这就是“渙其血去,逖出,無咎。”从“血”的流动讲是上爻疏通了二爻淤积,如果是把上爻的淤积比作是云层当中的电,那么三爻与初爻就是疏通上爻的渠道,这个渠道也就可以看做是个避雷针。
我们再以中孚卦为例,中孚卦也是一个整体失衡卦,中孚卦的天道与涣卦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涣卦的初爻为阴,中孚卦的初爻是个阳爻,初爻为阳,表明卦体的基础比较稳固,在这种情况下,中孚上也可能选择不动,假如上爻不动,那么这就可以视为上爻严重淤积,爻辞说是“翰音登于天,貞兇。”意思就是这个爻位居高处,有着极大的势能,如果这个势能得不到疏通,那么这个爻就处在凶险当中。
在传统易学当中,有一种说法就是“震为雷”,其实震卦说的是一场地震,而不是雷震。震卦是一个局部失衡卦,震卦的天道还是丁甲丙己戊乙,强大的四爻是“震源”,四爻给初爻以巨大压力,初四这个两个“板块”发生了碰撞,但由于四爻至初需要八个时间单位,因此初爻才讲“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即初爻只是一场虚惊。四爻己至五爻戊是个“天人相悖”,震四的能量得不到疏通,终归是个隐患,假如是五爻戊变成庚,由四至五就成了“天人合一”,也是一个阴阳和合,四爻的能量就得到释放,震四辞讲“震遂泥”,震五辞讲“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说的就是这种情况。震卦虽然说的是地震,但如果把震四也看做是带点的云团,那么五爻就是这个云团放电的一个通道,这个通道,也是可以比拟为避雷针的。
124、啤酒效应
营销界有一个很著名的且由来已久的啤酒效应法则。 啤酒效应指的并非仅是啤酒行业的现象,而是营销流通领域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 由于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资讯的不对称以及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造成了需求资讯在内部的传递中失真。
周易经文中有“酒”这个字,如“需于酒食”、“困于酒食”等,当然具体是什么酒没有说明。啤酒效应的意思不只是说的啤酒,而是说的从生产到消费,其间有许多环节,这些环节连起来构成一个链条,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信息传递的失真。这种失真的现象,在周易中是存在的。周易中的“链条”有两个,一个是天道,另一个就是人道。
天道就是甲乙丙丁戊己或者是己庚辛壬癸甲,我们把天道说成是物质、能量或信息传递的一种顺序,这个顺序是客观的。人道就是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这个顺序也是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传递,但更多的是信息的传递,是意识流,反映的是人的意志、愿望与要求,人道顺序是主观的。天道顺序与人道顺序有一致的时候,如乾卦与坤卦,更多的时候是不一致,我们以屯卦为例,屯卦的人道顺序是初二三四五上,纳入天干以后就是乙己丙甲戊丁,假如我们按照天道顺序排列屯卦各爻,那么就是四初三上五二。
天道可分两个“帮派”,一个是甲帮,包括乙丙和壬癸,另一个是己帮,包括戊和庚,丁与辛介于两个帮派之间,既可以算甲帮,又可以算己帮,我们把丁或辛就叫“天心”,甲帮和己帮的沟通就看有没有通过天心,通过了天心,这样的卦就叫“亨通卦”,没有通过天心,这样的卦就叫“窒卦”。在正常情况下,甲帮和己帮的实力比为三比二,合乎这个比例,就是天道上的平衡。
人道也可分为两方,初二三爻为一方,我们就叫“供方”,五与上为一方,我们就叫“需方”,四爻介于两方之间,既可以算供方,也可算需方,我们把四爻就叫“人心”。在正常情况下,供方与需方的比例也是三比二,合乎这个比例,就是人道上的平衡。
一个卦假定天道上大体平衡,人道上也大体平衡,那么信息就比较容易传递,所传递的信息大体上也是真实的,卦体的变化也就能够正常的变化,我们把能够正常变化的卦变就叫“原始反终”,也就是周而复始。例如屯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其中甲帮有一个阳爻,己帮也有一个阳爻,这可以看做是天道上的大体平衡。屯卦的人道是初二三四五上,其中供方有一个阳爻,需方也有一个阳爻,这可以看做是人道上的大体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屯卦各爻爻辞反映的信息基本上就是真实的,屯卦也就顺利变成了蒙卦,蒙与屯的关系就是“原始反终”。
一个卦假定天道失衡,人道也失衡,那么信息的传递就容易受阻,所传递的信息就容易失真,卦体的变化也就难以正常进行。例如讼卦,讼卦的天道是辛庚甲壬己癸,其中己帮有两个阳爻,甲帮只有一个阳爻,这就是天道上的失衡。讼卦的人道是初二三四五上,其中供方有一个阳爻,需方有两个阳爻,这就是人道上的失衡。在这种情况下,讼卦也就发生了特殊卦变。再如否卦,否卦的天道是壬癸己辛甲庚,自人道看,其中供方都是阴爻,需方都是阳爻,这是一种严重的供需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否卦发生特殊卦变就成了必然。否卦初爻辞讲“拔茅茹,以其汇,貞吉,亨。”这个信息就不是完全真实的,否初至二是个三道合一,否四至初是天地皆合,否初既非常容易离位,也不得不离位,爻辞讲“贞吉”就是一个不真实的信息。
由于三道的错乱,信息不能顺畅传播,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所传播的信息失真也就可以理解,造成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天道或人道的信息链上,有的环节是只顾自己,不管其它爻或整体的需要。例如讼卦,上爻本身是个阳爻,但还嫌不够,在利用有利条件一举褫夺了其它三个阳爻以后,变成了师卦中唯一的一个纯阳爻,作为自身来说是更强大了,但师卦的信息传递渠道受阻,只有依靠特殊卦变才能继续维持下去。如果说需卦只是解决供需的矛盾,是个经济问题,那么到了讼卦就变成了法律问题、政治问题,再到师卦就变成了军事问题,可见一个爻如果是只顾自身,那么战争就会在所难免。
啤酒效应在于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资讯的不对称以及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造成了需求资讯在内部的传递中失真。信息链中的节点,就是一个局部、方面或片段,整个信息链才是整体、系统,于是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局部与整体,节点与系统之间的矛盾,站在局部立场上,也就是站在“自私”的立场上,为了一己的利益,就可能隐瞒信息,或者是散布虚假信息,站在整体的立场上,为了整体的与长远的利益,就要求信息公开、透明,要求资源共享,可见,在私有条件下,啤酒效应是无法克服的,只有公有,才是克服啤酒效应的根本手段。
125、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自己等等。
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当观察者与观察对象十分相像时,观察者会很准确,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觉准确,而是因为此时的被观察者与自己相似。因此,导致了他们的发现是正确的。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去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应的方法。
周易的人道顺序,首先是一个观察的顺序,其次又是一个叙述与正当行为的顺序。当做观察的顺序,就是先看到什么,后看到什么,再后又看到什么。观察有一个立场问题,角度问题,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用不同的角度观察,对同一个事物,也就有不同的反映,例如需卦是站在上爻的立场上,那么它对初爻的观察就是“郊”,因此需初就讲“需于郊”。同人卦是站在初爻的立场上,视上爻为“郊”,因此同人上就讲“同人于郊”。更有许多卦是步移景换,立场与视角不断变化,概括说来就是多方位、多角度与多层次,观察虽然是一种主观上的行为,但因为周易运用了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方法,因此周易的观察是完整的、全面的与系统的,因此又是客观的。投射效应仅仅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从个人的角度,以己度人,因此难免出现偏差,这是与周易的观察完全不同的,在周易经文中,很难找出投射效应,但是在对周易的研究中,也即在所谓的传统易学当中,这样的投射效应却比比皆是,其中八卦学说就是影响最大的一种。
什么是八卦学说呢?简单说就是把六十四卦归结为八种,每种三个爻,也就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以为六十四卦就是由这样的三爻卦两两重合而产生的。八卦可以定位、定性、取象等等,例如三爻卦的乾表示南或西北,性质是刚、动,取象更有多种,如天、父、君子等等;三爻卦的坤表示北或西南,性质是柔、静,取象也有多种,如地、母、小人等等,这里我们就以六爻卦的泰、否两卦为例,说明八卦学说的谬误。
对于泰卦,《彖》传的解释是:“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对于否卦的解释就是“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不难看出,《彖》作者就是把三爻卦的乾说成是“天”,是“君子”,是“健”,把三爻卦的坤说成是“地”,是“小人”,是“顺”。事情真的是这样吗?看一看泰、否两卦的卦辞与爻辞,就会发现《彖》传说的是不对的,兹录出泰、否两卦的卦辞与爻辞:
泰:小往大來,吉,亨。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貞吉,亨。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三,包羞。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即便是不懂真实的卦体与易道,单从爻辞上看,泰卦的初二三爻为三爻卦的乾,否卦的初二三爻为三爻卦的坤,两个卦的初爻都有“拔茅茹以其汇”,如果是否卦的坤为“地”,地上有茅茹,这可以理解,而泰卦的乾为“天”,难道说天上也长着茅茹?可见乾为天、坤为地是不对的。泰卦是一个整体失衡卦,泰卦的天道是戊甲丁己乙丙,否卦也是一个整体失衡卦,否卦的天道是壬癸己辛甲庚。所谓“拔茅茹以其汇”,是说这个三个爻像茅茹那么表面上相连,其实是各有自己的根脉,但动一个又连带其余,这里与阴阳没有直接关系,与天地更没有关系,六十四卦所有初二三爻都存在着这样的关系,三爻卦不是独立的卦体,三个爻也不能一致行动,这从每个卦的卦辞与爻辞上可以看出来。至于“君子”与“小人”,判定的依据主要是人道,凡是坚持人道的就是君子,背离人道的就是小人,这也与阴阳没有直接关系,与三爻卦的乾、坤更没有关系。泰卦中没有君子这个象,但五爻至上是个三道皆合,说是君子也没有什么不可,否卦初爻至二也是三道皆合,初爻至二势必成行,因此否卦辞讲“不利君子贞”,“不利君子贞”就是说初爻不利于在初位保持稳固,但由初至二合乎人道,所以不失为君子。可见以三爻卦的乾为“君子”,以三爻卦的坤为“小人”,是没有一点根据的。
既然是三爻卦的乾与“天”没有关系,三爻卦的“坤”与地没有关系,那么《彖》传说泰卦是“天地交而万物通”,说否卦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是没有根据的,单就“通”与“不通”而言,六十四卦中最通畅的卦就是否卦,否卦不只是个整体失衡卦,而且是一个动态失衡卦,否初至二是三道皆合,否四至初是天地皆合,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否卦的稳固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传统易学会对周易有那么多的误解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了解真实的卦体与易道,不知道应当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卦体,这同只从一个角度的投射效应是一致的,以己度人,在个别情况下可能准确,但从根本上看就是主观主义与形而上学,这样的观察与思维方式是同周易格格不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