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节律与行动的探讨

今天是10月1日,近日的生活节律有所紊乱,因此有必要对于生活节律做一个系统性的探讨。拥有一个稳定的生活节律并不是意味着生活一成不变,事实上生活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高质量,生活的多样性反而会因此更加丰富。

首先定义生理上的生活节律,在我目前看来,生理上的节律主要是:睡眠,饮食,锻炼这三项。

睡眠是基于大脑与身体充足的休息时间与整理时间;

饮食是给身体与大脑补充足够多的营养;

锻炼则是让身体与大脑更加强壮,扩展可能性。

这三件事情听着做起来简单,实际上因为没有从小养成类似的习惯,在实际执行中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的。先来具体化以上三件事。

睡眠,采用R90方案,以90分钟为一个周期,每个晚上获得5个周期,计7.5小时,同时避免连续三天睡眠时长小于5个周期,并且最最重要的是!固定起床时间!以前自己睡眠方案执行不好的原因总是因为睡眠时间没有明确好,并且思想总怠惰认为R90方案是方便熬夜的,这是绝对错误的,R90提供的灵活性是用来应对突发状况的,而不是为了熬夜的。那么起床时间固定为早上7:30,5个周期睡眠意味着11:30就需要入睡了,因此7.30是一个重中之重的时间点。

实际上晚睡并不会带来额外的利益,反而会让你中午醒来,然后白天的时间段还不是很清醒,进而导致第二天的晚睡,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并且白天你可以做的事比晚上多多了,因此必须打断这个循环,重新应用R90方案,改变向来就是痛苦的,但是因为这是对的事情,所以我们就要去做。

然后是饮食。饮食与睡眠实际上相关性很大,如果一觉睡到中午,那么必然是没有早餐的,很晚睡觉,肯定又会忍不住有馋虫要吃夜宵。但是这两种行为都很不健康,因此伴随睡眠革命的,还有饮食节律的调整。

饮食的内容我不作太多限制,毕竟还算年轻,只是要注意糖分摄入与盐摄入量。

那么饮食的节律,我想就是按时按点,每餐都吃。早午晚三餐,每餐都吃上就行。然后宵夜,晚上10点以后就不吃了,晚上10:30以前可以吃点小零食,晚上10.30以后最多喝一瓶牛奶。

那这么做能不能行呢?当然可以,因为我们吃的东西又不会减少,反而因为早餐的参与变得更多了,也更健康了,我们的理智脑要多劝和引导情绪与本能脑。而不是简单的对抗。

锻炼这一项实际上是在饮食与睡眠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如果吃不好睡不好还强行锻炼,很显然会更加伤身体而不是强身体。那么锻炼就是一个适度原则,健身目的。具体实现就是,每周进行不少于3次的锻炼,跑步也好,耐力训练也好,只要锻炼就是好事。并且不锻炼的日子,每天也下楼走走,接受自然光照。

这三件事事实上是有机结合的,他们并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会互相影响的三件事,那么对于我们来说,从睡眠入手是相对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我们不追求每一天的精准节律,而是追求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内,保持比较健康的作息节律。

那么在生理生活节律建构的同时,社会生活的节律构造也要开始起来了。

在目前的我看来,社会生活的节律就是由记录与行动组成。

记录是为了清晰的认识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和我们要做的事情,并且汇总与分析。

行动实际上则是把我们的想法变成现实的利器,也是让我们自己过得更加清爽的行为。

那么,首先在开始一件事之前,我们需要有相应的想法,并且尽可能的具体,把它拆解开来。这样我们会对我们做什么事情很清晰。做规划也好,是为了让自己的心里有数。并且可以利用增强回路原理,在睡醒以后用最小的代价开始做事。

但是很多事情我们在一开始是不知道具体的,在想不清的地方,就不想了,先去做,做了接近它了,更了解它了,我们反而会有更好的办法。在自己没有想清楚的地方,借鉴前人是当然可行的。

那么还有就是一定不要沉浸在“我知道”的这种虚假知识满足感当中,那些都是空头支票,只有自己实际做了的,才是到手的“真金白银”。除了知道以外,还要配套大量的练习,才能真正习得技能。并且一开始做不好很正常,我们要相信学习曲线与复利曲线的科学工具。

同样,我们同一个时间内,只做好一件事情,欲望很多正常,但是却容易陷入知道很多但是现实无用的状态。行动与改变,才是真正解决这种虚无焦虑的最好办法。最后我们也会因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反馈,自然摒弃多余的欲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