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烹一炒一世界,一食一抿一经年。
小的时候不喜欢吃豆腐,闻不惯豆腥味,觉得豆腐怎么做都不好吃。现在回想起来有三大原因,一是物质匮乏,缺油少肉,二是豆腐制作工艺可能相对落后,三是母亲的烹饪水平还在温饱阶段。
成年后,不再贪恋舌尖之快,饮食回归理性,注重营养,尝试着吃豆腐和怎样把豆腐做的好吃,渐渐对麻婆豆腐情有独钟。�
麻婆豆腐是一道经典川菜,据说在外国人最喜欢的中国菜调查中排列前三甲,从它的名字都能揣摩出它的不凡来历。相传清朝同治元年,在成都有一家陈兴盛饭店,店老板早逝,饭店由老板娘接盘经营,老板娘做的豆腐菜麻、辣、嫩、鲜、香,很有特色,深受附近挑夫和苦力喜欢,基于老板娘脸上的麻子,所以这道菜就以麻婆豆腐命名而闻名于世。
一道名菜能够流传至今且历久不衰,自有不同寻常的品质,选料的考究和烹饪时精雕细琢成就了经典。比如要选卤水点制的嫩豆腐,要用牛肉而不是猪肉或羊肉,豆瓣酱要选郫县豆瓣酱,豆䜴要用永川豆䜴,酱油则是特别熬制的复合酱油。
烹饪之前,食材的处理也是不同凡响,先将花椒炒熟,碾成碎粒,这样处理过的花椒很香。豆瓣酱和豆䜴必须剁碎,容易入味,豆腐切成小块后焯水,成型不易炒烂。
烹饪时先将牛肉粒下油锅炒至变色,随后加入豆瓣酱和豆,仅仅只有豆瓣酱还不行,麻婆豆腐讲究味道的丰富和层次,所以接着要放辣椒面,用中火一同翻炒直到出红油,这步很关键,豆瓣和豆䜴的香味以及辣椒面的红油全凭中火慢炒激发,然后放葱、姜、蒜沫,煸出香味,放豆腐翻炒均匀后加入酱油、糖、盐翻炒片刻,加清水炖至入味至汤浓,此时要勾芡,勾芡的目的是让每块豆腐都裹上浓浓的汁,然后关火。
好了吗?且慢,还有点睛之笔,将青蒜苗放入后再装盘,然后,均匀地撒上花椒粒。到此,一盘红润油亮,麻、辣、鲜、香、嫩的麻婆豆腐才算大功告成。
夹一块豆腐放进嘴里,先入舌尖的是又麻又酥的花椒香味,由于青蒜苗的掩护,所以麻而不冲,只是让你的舌头有微小的震动,算是做个热身,紧接着是辣味,豆瓣酱和辣椒面融合后再经过牛肉的滋润,丰厚而不鲁莽,它风情万种,温柔地撩拨你的味蕾,让你的身体升温,你开始兴奋,胃口开启,开始欲罢不能,然而恰恰这时,豆腐的软嫩,牛肉的香鲜立即让你稍安勿躁,稍待停留后再进行下次的循环。
麻婆豆腐集麻、辣、鲜、香、嫩于一身,但每种味道又不会横冲直撞,不分造次、赤裸裸地一起涌来,它们是有次序,有前奏,有序曲,有主题,如一首协奏曲,分层次地铺开,由近至远,由浅入深,几乎照顾了你的整个舌头的大部分味蕾,所有的味道都是刚刚好,让你有所享受而不沉沦,满足了你对美食的所有幻想,最重要的是,它还在你的舌尖根植了记忆功能,回味绵长,不论在世界的那个角落,只要看到麻婆豆腐四个字,你的舌尖就会跳出来告诉你:我们要回家。
普普通通的豆腐,几乎没有什么味道,仅有的还是不被人接受的豆腥味,但是经陈麻婆之手乔装打扮,从一个市井小吃荣登大雅之堂,成为无人不知、雅俗共赏的精品,得益于它能将多种有冲突的味道巧妙结合,和谐统一,像极了人文社会的人文景象。
仔细观察舌头,我们的味蕾分布是如此丰富,结构是如此复杂,以至于我们对美食的探索和追寻一直没有结束,或许永远不会结束。美食是我们一生中最忠实的陪伴,当我们贫困潦倒时,最低级的需求是果腹,当我们成功显赫时,会用珍馐佳肴慰藉伤痕累累的孤独灵魂。
一宴一席一流景,一品一茗一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