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最讨厌的就是古文,那“之乎者也”类的文字,如同钢铁水泥,坚不可摧。初中高中需要背诵的文言文,我一篇都不能完整背下来,每次都在心里祈祷千万不要被叫起来背课文。万一不幸,我情愿用被罚站来代替。
人到中年,连白话文都看不太明白的我,看到古文更是绕道而行。而三天的《庄子》学习,让我感受到一点短小精悍的古文所带来的深邃之美。
三天是开始,我第一次走入了古人的世界,用当下的眼光汲取远古流传下来的智慧。犹如嫩芽含苞,积蓄力量,等待绽放。
这次老师解读了《庄子》内篇的人间世和养生主两篇,简单总结,以便理解。
人间世共有七个小故事,前三个故事讲自下而上的管理中遇到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何通过修行自己来豁然以对。后四个故事从不同角度来说无用之用。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是无常的,是变化的,是虚幻的。有用,无用不过是语言定义而已,内中智慧,常悟常新。
一、人间世
(一)颜回之卫
1、故事概括
颜回想去卫国给百姓谋福利,给仲尼辞行。仲尼说,你去可能会死在那里,因为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则不救。古人告诉我们要先存诸几而后存诸人。你自己还没存够,无法在暴虐的人那里施展。
仲尼解释了德智从何而来,德从名来,智是由争来,而你的德还不够,名气未达人心。这时候你用仁义规则去讲,是用别人的恶反衬你的好,必引来杀身之祸。而如果不用你,其他人必然会跟你争辩,你最终会:心则成之。你这是用火救火,用水救水,是益多。会引来杀身之祸。
仲尼举例说古代暴君杀臣,因臣以下犯上,扰乱民心,必遭排挤,这些人是好名而已。而尧禹为了扩大国土面积而攻打其他国家,是为了求实。而求名求实,圣人都避免不了,何况你呢?你还有啥理由可以说上来?
颜回说,端而虚,勉而一,非常端正虚心,不执着,勤奋一心一意可以吗?
仲尼说,不可以,卫君盛气凌人,喜怒无常,一般人不敢违背,你连教他一点德都做不到,何况教他君德呢?若他固执不变,表面上合而内不采纳,有什么用呢?
颜回说,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如何?内直,以天为徒,与天子卫君都是天的子,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如童子。外曲,与人为徒,跟其他人一样行礼,别人没什么可说的。成而上比,与古为徒,教育卫君,不是自己说的,是古人说的。这样可以吗?
仲尼说,不可以,古代道理太多了,你这样虽然不会引来杀身之祸,但仅是师者之心。
颜回说不知道怎么办了?敢问其方?
仲尼说,心斋。颜回问心斋是啥?仲尼说,不是听之于耳,听之于心,而是听之于气。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这种虚,比端而虚还要有意境。不能被五官,语言限定,符合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颜回说,刚才我没听到这些教诲,有颜回这个我执在,现在听了教诲,没有颜回了,这是虚吗?
仲尼说,可以了,如果你能不为名利所困,他人采纳不采纳你的建议都可以。你做到心无杂念,心如止水。若你能循天道,观望上天,精神世界没有执着,内在空间够大,吉祥止止。最终达到坐驰的境界,能精神自由,形体安坐,心神飞扬。心气想通。鬼神都能感化,何况卫君这样的人。
2、故事带来的启示
“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这让我想到,很多妈妈学习了很多育儿技巧,总是想着去整孩子,往往越学越焦虑,越学问题越多。而道在哪里呢?“先存诸几而后存诸人”,做爸爸妈妈的先要让自己积蓄力量,提升心智模式,升级内在系统,才有可能帮助孩子更好成长。而很多爸爸妈妈是往相反的方向努力的。先观察到孩子的问题,用各种方法对付孩子,孩子越来越不好,加深父母的焦虑,继续学更多来折磨孩子。这就会“目将荧之,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孩子最终在父母的种种焦虑下,成为父母口中眼中的样子。
“端而虚,勉而一”“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态度非常端正,不考虑自己的立场了,非常勤奋,一心一意的去做,这样的境界已经够高了吗?这样做也仅是“师者之心”。学习了天道,人道,古者道,这样看起来有很多的道可以去应对,但也只是如同师者,就像我们爸爸妈妈,总多道理都懂,也很想把道理传授给孩子们,但这样的效果不是最好的。看那些父母是老师孩子就知道了,很多做老师的都没办法教好自己的孩子。
最高的境界是“心斋”“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如果我们不被任何有形的东西框住,不被道理限制,我们达到空无的境界,集天地之灵气,精神自由,以不变应万变。这时候我们不需要对付孩子,而是用心跟随孩子,用气滋养孩子,心气想通,知行合一。
(二)叶公子高使齐
1、故事概括
叶公子高出使齐国,非常恐惧。问仲尼,之前听过仲尼说,寡不道以欢成,若不成,人道之患,若成,阴阳之患。觉得自己两个患都有,现在不知道怎么办了?
仲尼说,天下有大戒二,命也,义也,孩子孝敬父母是命,臣服从君是义。事其亲,随时随地都可以做,事其君,不要挑剔去做,事其心,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即使不得已也要去做。
近的交往需靠信。远的交往靠语言。两怒两喜太难,要么溢美要么溢恶。别人难以相信。所以法言说,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
言,如风波易动,行动就很容易考虑得失。巧言偏辞,音声容易有坏的结果。法言:无迁令,无劝成,美成在久。美的事情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成。而你需要通过这些事情来修养自己。
2、故事带来的启示。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孩子们都会遇到无奈,不可改变的事情。比如爸爸要经常出差,或者爷爷奶奶要回老家了,我们需要教会孩子接纳这样的事情,在这样的事情上汲取能量。同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我们也要带孩子看到任何不得不接受的事情也有好的方面,这样孩子不容易走极端。安之若命并非无所作为,而是真正接纳之后会更有力量做点什么改变自己。
“美成在久”这是很好的品质,找到我们的方向,坚持下去,成果自然出现。
(三)颜阖教太子
颜阖要做卫灵公太子的老师,问蘧伯玉。有个人很凶残,不教他会危及国家,教他会危及生命,怎么办?
蘧伯玉说,戒之,慎之。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不欲入,外表朝他靠近但不陷进去,跟他一样做坏事。和不欲出,心里顺从但不表现出来。他怎么样就怎么样应对,他;如婴儿就婴儿对他。
螳臂当车,不知道自己能力不行,要小心。像养虎,不能增加怒。而要食其饥饱,达其怒心。观察他发怒的规律,在未发火前就管理他。虎跟人不同类也知道顺从养的人,而激发杀心,就相反的结果了。像爱马的人,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太溺爱了就可能害了他。
(四)匠石,南伯子綦,支离疏,孔子適楚都在讲无用之用。“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很多看起来没用的事情,往往是最有用的,比如让孩子多去大自然里奔跑玩耍,看起来没有明显的效用,然而从长远来说,有坚实的身体无比重要。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有用可能带来恶果,无用也可能带来吉祥。
二、养生主
这篇文章从四个角度来分享生之道。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对知识要有所选择,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会越多。我们无法穷尽所有知识,需要用智慧去选择。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被信息裹挟,而如何在大量信息中在有限的时间中找到有价值的是需要我们去摸索的。
“为善不近名,为恶无近刑。”我们要做好事善事,但不是为了名利。我们也可以做点小坏事,不触犯法律就好了。为善为恶是我们生命力的展现,现在我们被越来越多的条框框住,没办法展现,而如何在善恶间游刃有余的行走非常重要。带孩子偶尔打破无伤大雅的规则,也是孩子的力量源泉。
2、庖丁解牛,故事耳熟能详了,在解牛这样的事情上我们有什么收获呢?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做事情,我们要找到一种感觉,可以神会而非意会,这种“神”会指引我们前进。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如同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特点,用最巧妙的方式帮助孩子。
3、右师是一个只有一只脚的官员,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接纳自己的面貌等,不被外在的人事影响。保持天性,自然性,野性,方能发挥自己最大的实力。
4、生死观,从老子死后,朋友来凭吊哭了几声就走了说到生死观。“適来,夫子时也;適去,夫子顺也”。生死由命,安时而处顺,我们的一生的开始和结束都是不由人的,但中间的时间我们是可以左右的,你如何支配呢?
在整理这两篇文章的时候愈加发现古文的魅力,每个字词蕴含的意义无法用语言穷尽,也许“巧言偏辞”了。
是已记,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