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来无事翻看了两本书,不巧的是,看到了同一句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因此也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想要分享一下。
第一次看到是在杨伯峻版的《论语译注》里面,据说是文学界最认可的一个版本了,说到《论语》,从小我们都耳濡目染,其中一些我们也是可以从字面上理解的,但这句话我们也许理解为:不害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害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刚开始自认为是这么理解的,之后百度也是这么翻译的。可是在这本书里面,作者把他翻译成:不害怕自己不被别人了解,害怕的是自己不了解自己。对于两种看法,我更倾向于第二种。从前的自己也是害怕被误解,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极力的去纠正别人的看法。渐渐地认识到,一千个人心里面有一千个林黛玉,一千个人心里面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多人怎么可能对你只有一个统一的看法,我们往往左右不了别人对我们的看法,能左右的唯有自己。正如没有人真的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没有谁真的可以读懂你自己,要说有,也就只有自己的影子了。
第二次看到是在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上,第29页上老汪让私塾里面的学生自己作文,题目就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就想到那时候只有十几岁的孩子们会写一些什么文章呢?总觉得不可小瞧那些小孩;又想到他们会不会和我一样,也是理解错了呢?但这本书里,在这个场景和人设中,无疑还是取了第二种认知。更符合文章意图吧!
古人的智慧总是让我们这些晚辈有些唏嘘,总有种望尘莫及的感觉,有时候偶尔觉得自己说出了一句至理名言,可是度娘却告诉你,古人已经说过了,此时的自己下巴都快掉下来了。我们也只只能连连点头,佩服仰视。活的越久,越觉得古人深刻,这也许就是重读经典的含义了吧!如今的我们永远都在模仿,学着做一个小文艺,却实则只是古人的搬运工而已,真正的创作也不是没有,只是没有古人那般璀璨而已。
不患人之不己知,永远也不要担心自己不被别人了解,因为不被了解才是常态,褒贬不一,才让我们的生活生动有趣,才让我们成为一个健全体格的人。不悲不喜,不嗔不怒,真的做不到,可能一不小心说错了话,无意间中伤别人,也许之后做多少事都无济于事。其实这个时候何必和自己较劲,不了解你的人你解释多少,她还是不了解你,还是心安理得的接受吧!
患不知人也。真正应该害怕的只是自己不了解自己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阻碍是自己,最能改变的是自己,最能成就的也是自己,可是真要说到认识自己,心里还是比较虚的。好多的事情并不是跟着心在走,也搞不清楚自己心里想的对不对,感觉自己总是在和自己打架,总是在违心的干着一些自己心里并不喜欢的事,是不是应该和心走?自己一直没有这个勇气。想爱自己爱的人,想说自己想说的话,干自己想干的事,往往南辕北辙,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一些什么?也许是害怕“患人之不己知”吧!
不如定一个小小的目标,知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