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
1.中国文学源头
(1)文字之前,口口相传的歌谣和神话传说
(2)文字之后,混合着乐舞的诗歌兴起
2.文学形态
(1)文史哲部分,有什么就记载什么
(2)诗歌发展:由宗教赞颂祷祝类诗歌到叙事抒情诗的演变
(3)原貌难复;年代久远,多数作品真实性、作者不可考证
3.文学作者演变
夏商时期的宫廷巫师、周时期的王室贵族、春秋战国期间的士阶层
4.文化与文学演变
夏商:巫史文化兴盛,散文开始发展
周:礼乐文化为主流
春秋:史官文化兴起,说理散文大幅度发展
战国:传记式诸子游说文化
上古神话
1.产生原因
远古人民对自然认识太少,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自然会产生神秘和敬畏感,于是总是幻想出一些超自然的神力来解释不可名状的自然现象。一句话,对未知而又强大事物的恐惧极其容易造成盲目的崇拜。
2.神话基本分类
(1)创世类:盘古开天辟地
(2)始祖类:女娲抟土造人
(3)洪水类:天神惩罚世人
(4)战争类:炎黄之战
(5)创造类:仓颉造字,神农尝百草,燧人氏生火
(6)抗争类:夸父逐日,不屈不挠。
3.神话体现的远古人民思维特征
(1)直观: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2)具象:以自己有限的视野来揣测未知
(3)浓烈的情感体验:自然万物是有意志的
诗歌:《诗经》
1.简介
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涵盖周初到春秋中叶500多年的诗歌作品
2.三大分类:风、雅、颂
“风”为音乐曲调;“雅”为朝廷正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区别在于作者,前者作者主要为上层贵族,,后者作者包括下层贵族甚至地位更低微的人;“颂”为宗庙祭祀之乐。
3.主要内容
祭祖颂歌、宗室史诗、农事民生、战争徭役、婚姻爱情
4.创作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平铺直叙,述事抒情
比:比喻象征,以此及彼
兴:触物生词,借以延伸
叙事散文:史传文学之源
1.《左传》
为传述编年史著作《春秋》而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国语》
国别史类史书,乃春秋八国史料汇编而成
3.《战国策》
共计三十三卷,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多为谋臣策士游说诸侯的政治主张和出使外交的斗争策略。
说理散文:诸子百家并非单纯的说理
孔丘《论语》:语录体,述而不作的典范,克己复礼为仁,我说的就是道理,不要问原因。
孟轲《孟子》:我老孟站在孔子的肩膀上,最擅长辩论,经常用比喻来辩,虽然许多比喻都是胡诌的。
老子《老子》:你们俗人蠢货,追名逐利,只求今生,老子我追求的是永恒大道,然而“道”到底是什么呢?我TM也说不清,自己悟去吧!
庄周《庄子》:我是老子的继承者,最爱想象神奇世界,喜欢诡异奇魅,不喜勿喷。
荀况《荀子》:二楼老孟放狗屁,“人性善”纯是胡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后天礼法教育远胜于空洞的道德说教。
韩非《韩非子》:荀老师说得对,我还融合了法、术、慎三家思想,提出具体措施,帮助君王一统天下。
墨翟《墨子》:恕我直言,在座各位的言论都是辣鸡,只有我所言所行才是真正的经世济民,
商鞅《商君书》:我对楼上的言论表示不服,大爷我才是真正地缔造了一个强大帝国。
辞赋:《楚辞》,汉赋之源
楚国本是中原的边荒之地,但久服王化,结合之下,当地民歌俨然自成一派,汉朝人称此为“赋”。
结篇诗
天地既开后有人,茫渺无知敬鬼神。继有文字传巫史,制礼作乐教世民。
先民淳朴性天真,歌谣成篇诗经云。不料周室气数至,礼崩乐坏何人问?
幸得仁人志士在,百家争鸣众纷纭。孔孟仁义复周礼,老庄大道逍遥门。
荀子教化重儒法,韩非专制法术慎。商鞅刑罚治兵农,孙武军事为至尊。
质朴实用是墨子,状物说理论证文。左传国语战国策,均为叙事按史分。
另有屈原创楚辞,汉赋之源后世吟。终至始皇王天下,说文叙史今时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