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在初相逢,
年少都有凌云志,
平凡一生也英雄,
洗尽铅华也从容。
大家是否对如今的教育有疑问?或是教育体制、或是教育形态、或是教育内容等,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是否对自我教育本身有过疑问?有这样一句话: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也是我们还没能体验真教育,教育还未能洗净铅华,何以中和?
念遇见
从我们睁眼望着妈妈肚子外面的世界的时候,我们好似遇见了万事万物,在这样的万事万物的陪伴下,我们开始学习认识他们,为了更快更好地遇见它们,我们又选择了入学。在学校里,我们学会了举一反三,学会了与人为乐,学会了取长补短,而这背后的支撑正是内化于心,外化于心的东西,它是遇见本身寄予的美好!遇见父母,拥有了生命;遇见知识,激发了求真;遇见朋友,敞开了心扉;遇见四季,体验了变化;遇见海天,看到了渺小等,遇见让我与这万事万物产生了丝丝缕缕的联系,或强或弱,我又有什么理由不感恩遇见!
逐梦想
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是一个人最真实的瞬间,否则太虚幻境怎将阁楼之人命运看的那么真实。但往往遇见万物的我们却总是所思非所想,能够静思己辩,志当高远的人儿怕也总是会使了本心,追名逐利。圣人时代的教育纵使充满了统治色彩,但儒家推崇礼治,道家推崇无为而治,法家则坚定的信奉法治,都是在布施善果。
今天,法治当先,礼治初现,无为而治还远远不能及。这恰巧说明,目前社会的整个运转机制处于较低级的攀爬阶段,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依然要追求高品质生活,因为我们的梦想远未能达到,问题层出。自然界雾霾凸显、土地荒漠、水资源匮乏等;人世间骄奢淫逸、细菌耐药、心浮气躁等。因此,想要收获真善美,用心去体会这个世界的美好,唯有改变自己,自我教育,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是非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苦口婆心,忠言逆耳,劝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衡曰:“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大将之风,犹需不断反省,查漏补缺,观人观己。生为了(liao)人情,知冷暖的自由个体,岂能不明是非。
那什么是非呢?从人与人的相处来看:善行为是,恶为为非;爱人为是,损人为非;尊师为是,辱师为非。人与物的关系来看:勤俭节约为是,骄奢淫逸为非;认真做事为是,敷衍行事为非;勤修善补为是,任意丢弃为非。从人与自我的状态来看,珍惜生命为是,挥霍生命为非;不断充实为是,虚度光阴为非;善于学习为是,恃才傲物为非等。《大学》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终归是没有错的。
喜平凡
不是谁都是全才,要相信这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小师妹璇给我讲述了车票买错的故事,虽然曲折,但经历了首先凝聚了问题解决的思维,然后是亲人团聚的幸福,最后是珍贵回忆中的沉淀。其实,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失去与得到只是对某一点或者区域内的可现内容,要知道,得到与失去互不相离,互为一体。这个世界无形的东西远远超过了我们可以观察到的。
在这人定胜天越来越成为一种虚无的口号的今天,做个平凡的人,不断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兼容并包,成为身边人的小确信,相信人格独立,幸福永恒,和为贵是没有错的。成与败,得与失,苦与乐都是暂时的,唯有平凡的自己是完整的,洗净铅华,才顿悟“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教育的本身不在于教会学生学知识,而是感化每个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做好自己,各司其职,善待万物。
读圣人,不在于读圣人书,更在于读圣人气:骨气、灵气和大气。
教育还未能实现真教育,必然问题百出,加之个体差异明显。一路经历着,收藏着,继续探索着,慢慢拨开云雾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