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阳光总能让人心情愉悦,坐在阳台上静静的享受这初冬的阳光带来的浓浓暖意,好似年迈的母亲夕日里的爱意……
母亲是个普通的农民,普通到大字不识几个,就连自己的名字也是后来我教她写的。从小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毒害,眼巴巴的看着比他大两岁的哥哥(我的大舅)每天背着书包上学,自己却只能在家帮忙干活儿,白天大人们去生产队干活,她在家照顾比自己小6岁的妹妹,那时她才七岁。后来弟弟妹妹多了,家里更是离不开这个大姐的帮忙。在家里,她可是个劳动的好手,白天能照顾弟弟妹妹,给全家做饭,洗衣服,晚上点灯做衣服,刚开始学着做,后来越做越有经验,全家人的鞋子,衣服,母亲都能做好,听母亲说,那时候大舅快结婚了,她一晚上熬夜就能连底带面给大舅做一双新鞋。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从来没喊过累,一切的农活儿在母亲手里都不是事儿。记得我上一年级的那年,我在书上看到的小朋友荡秋千特别开心,自己羡慕的不得了,当时正值“五一”期间,放假前好几天就给父亲商量去公园玩儿,父亲含蓄的答应了,可是到“五一”这天了,我早早的准备好坐在院子里等着,等着爸妈把家务收拾好出发了,去公园的路是先步行到村路口再坐公交车,步行的这段路上,妈妈对我的话开始否定,她说“劳动节就是放假劳动,不适合去公园,我们今天到地里去拔草”,我一听就哇哇的哭了,一边哭还一边喊着要去公园,可是我心里明白去公园的路上经过我家的地,走到地头,果然他们都要去地里拔草,我使劲儿拦着爸爸不让他去地里,非要去公园,爸爸陪着我在地头,一边给我讲道理,一边应允着拔完草再去……只见母亲看到地里的草就像看到了“敌人”一样,噌噌噌噌的在地里火速前进,她所到之处,连根拔起,放到麦苗旁边,让草来“享受”阳光的洗礼,好像上一秒还在跟麦苗争抢营养的草这会儿都默默的等候着风吹日晒的判决。当我擦干闹人的眼泪抬头看母亲时,她已经走到了对面的那块地里,风吹麦浪中母亲的背渐渐弯下去了……
由于母亲的目不识丁,我上学期间的所有家长会都是父亲参加的,可是母亲坚强的性格却一直影响着我。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拦路虎”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会出现母亲那坚决的目光,耳边就会响起那句简短有力的话语“只要你能上学,砸锅卖铁也要供你。”家里姊妹三个,生活也不太宽裕,每次哥哥姐姐要钱,父母总会仔细盘问钱的去处,并且再三交代“宽拿窄用”,听的多了,我从小便自觉养成了这样的习惯,父母对此很放心。每次开学,母亲总会主动问我需不需要带钱,体谅父母的不易,我总是不好意思或委婉拒绝,可母亲看得出我的“谎言”,总是用那句“没关系,不花也可以带着”来送别。生活中的母亲也是如此,从来没有被困难吓倒过,哥哥在外面闯下了祸,母亲一边帮他处理,一边说服教导,姐姐被狗咬住了,母亲每天推车带她到三里地外的诊所打针,还一直安慰鼓励她勇敢,减轻给她精神上的痛苦,母亲自己三次生病住院都是一个人在医院里度过(因为父亲还要照顾这三个孩子)……无论家里遇到什么困难,我从来没见过母亲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样子,她总是能积极面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母亲没看过什么书,可是懂的道理还真不少。她从小就教育我们姊妹三个“见到长辈要先打招呼,街坊邻居见面都要和和气气的好好说话,做有礼貌的人,礼多人不怪,就算是生气的事也要先有礼貌的问清楚缘由,有理不在声高。”直到现在我都是用这样的信条来指导着生活,那天有个学生问我为什么听到有人打架不很吵他们还笑着闲聊,我是这样回答的“打架本身就很激烈,也许刚打完架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打,闲聊是先改善气氛,让打架的人先冷静下来,等头脑清晰了,再告诉他们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风平浪静的道理他们也许记的更牢固一些。”母亲说过“一辈子不长,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光明磊落,不能让别人背后有话说”,正因为她的宽容大度,乐观有道,总能给自己找来“闲事”。家里的活儿终日忙不完,可是街坊四邻谁家有事儿,无论是盖房修屋,还是娶亲嫁女,都愿意找她帮忙……
母亲今年六十五岁了,因为年轻时不注重保养,整日劳作,现在身体不太好,子女们不想让她再操劳,带她来到城里,可是她还是闲不住,除了帮忙接送孩子,白天还找了织布机去织布,一批一批的美丽花纹手工粗布拿到家里,一是欣喜一是心疼……转过脸对她说,“织那么多布干嘛,现在都能买到,而且也用不完”,她总是不辞劳苦的说“我现在还能看见,把你们需要用的布料都织好,等我老了你们还能用着我织的布也不用想我了……”
不温不燥的阳光穿透双层玻璃,均匀的洒在靠窗的床上,洒在母亲亲手织的粗布单上,浓浓的爱裹遍全身,静静地享受这初冬的暖阳……
“叮铃铃~~”电话又响起了,不用猜就知道是母亲,每周末她都会按时打过来,问我放假了没?回来了没?想吃什么?她又买了什么好吃的等着我……好像一周的时间她都在期盼着这个时刻,一周的时间都在为这两天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