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简书读了jeanieeeee的文章《积极主动-影响圈》深有感触。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遇到挫折,比如学习解不开题时、工作遇到瓶颈时、和人相处不愉快时。
遇到挫折后人们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许多关注圈(即一些消极对进步无义的思想),如何将其顺利的转换为影响圈(积极改变自我的思想),决定了我们是一蹶不振还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笔者在最近的工作中遇到了很多挫折,自身很渴望将事情做好,很努力的去做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产生了很多关注圈。
特别粗心是不是没救了,粗心肯定是因为太累了,老是加班。
工作的作业老是有问题,但是这些都是什么问题,本来就没什么内容,能不能不要再q我了,我真的不知道我做这个的意义。
谁说我不会了,你要教我,我就只能装不会,懒得解释。
为什么老是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我是制杖吗?
子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一个人犯了错只要知错改正就是最好的。这句话太家喻户晓,笔者相信大家在犯错或者粗心时一定或多或少的有过这样的自我安慰——智者千虑还必有一失呢,我非圣贤,犯点错怎么了? 于是关注圈就在孔子老人家的帮助下诞生了。将错误归结于非圣贤,意味着我们轻易的原谅了自己的错误,虽说会改正,但改的本质是这个错误,而不是减轻犯错的可能性,以及从粗心大意变成严谨认真的做人态度。在工作的跌打滚爬中,笔者认为从关注圈到积极圈我们需要:
1.受挫后第一时间想的是如何改变,而不是纠结为什么制杖为什么犯错。当然shame还是必须的。要以此为耻。
2.总结自己受挫的原因。不是外部造成的因素而是自己造成的。不能用简单的我太粗心,我不会,要详细的分析,比如题错了,要发现是自己书上哪个知识点没看,没总结。(所以老师才会要学生准备纠错本算是知识梳理)工作亦然,详细分析自己的难点,细到工作技能。工作与学习相通,学习时的良好习惯也自然能用于工作。
3.总结以后,付诸行动,不是喊喊口号的我会努力,我会改变。(一般说出口就很难做了,心理学原理)付诸行动比如,从今天开始每粗心一次我就绕小区跑一圈,或者是其他的自己非常厌恶但不危害生命的事情。自己做不到的请找人督促,如果督促也做不到,那就别改变了,基本没有进步的可能性,因为改变源于自身,外界的push只能是暂时且短暂的。
4.第四点笔者认为是最口号的一点,但仍非常重要一定要提—不放弃、不妥协,不抛弃。不放弃指的是受挫后,不飞快放弃,就跟看本格推理小说不因为猜不出凶手就直接翻到最后一页是一个道理。不妥协指的是,如果受的挫是别人认为你错而你没错,请不要轻易妥协,要有主见有判断。第三,不抛弃,所有人都有可能抛弃你,但你不可以抛弃自己。在抑郁症等社会压力下产生的精神疾病与日俱增的今天,孩子和大人都在逐渐的失去“本心”。在挫折成长中不抛弃自己的“本心”,不轻易否认自己,向前看,更好的认识自己,即能产生正能量的影响圈。
我们的确不是圣贤,“圣贤”是个千年后的“标签”,孔子三岁丧父,17岁丧母,本身是没落的贵族,做了不少底层工作,他的论语必是他对人生大小挫折不断的体悟和总结后诞生的。如果我们做好总结,将关注圈转变为影响圈,是不是也可以期待一下那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