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时光(八)
文/阿巧
周末回家。看见许多认识的朋友在街上,在人群中匆匆穿行。彼此一笑置之,心照不宣。
我本应是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却仍不断寻找不同的通往目的地的车,只图个新鲜。实在是出了坐辆车以外,我没有什么作得了主的事了。(但事实上我连车也作不了主,因为老爸老妈每到周末就开车到学校接我)
我真正浏览这个城市是在车上,透过车窗,窗外的世界是那么精彩,那一场繁忙连接另一场繁忙的罅隙是那么令人向往,家里的车是我观察外面世界的唯一窗口,他也理所当然成了我最喜爱的朋友:敞亮的车厢,舒适的座椅,没有上课铃声的聒噪而又响着轻松愉快的音乐,像一只远航的船摇曳在灯海。原来城市每时每刻都在改变,我们蜗居在题库中,“不知秦汉,无论魏晋”。
我曾为没有睡过摇篮而沮丧,但乘车实现了我的梦想。小车欢快地摇着,我贪婪地睡了。“我不是偷懒。”我骄傲地说,“梦里也可以思考。”面颊抱怨贴在冰冷的车窗上的寒冷,颈椎无力直起,眼皮也摆脱不了倦怠。
车外是有奇遇的,我的奇遇也实在少得可怜。在路口等红灯的时候,有一位妈妈抱着一个不满2岁的弟弟站在我们家车的面前等人,这个弟弟忽然回过头来向我一笑。我微微别过头去,假装没有看见。可他就是要凑上来,凑上来仍是一笑。这一幕让我想起丰子恺:华瞻的日记:“瞻瞻痴。”
弟弟不一会儿走了,他的妈妈把他放在地上,他就拉着妈妈的手,头回转来向车里看,看到了我,于是一笑。我也朝他一笑,仿佛一瞬间成了郑德菱了。郑德菱没有烦恼,不做数学,只晓得邀了瞻瞻同去骑竹马,多好!
慢慢地,我在颠簸的车上迷迷糊糊地似睡非睡,我的思维变得缓慢而悠远……
我看见异国他乡一个陌生城市,那里有熟悉的图形曲线,有“抽象派”画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我坐在一所“艺术”氛围浓厚的大学里,傻兮兮地听老师讲,傻兮兮地笑。老师讲的极好,他是个辩才,他的卷子也充满了机巧,诱得你做,欲罢不能。订正成了我的一大乐事,白纸黑字加上血淋淋的红笔油墨,很有充实感,这是价值啊……
醒来的时候,想到刚才自己脑海里出现的画面,我心里有了一些憧憬,那个地方是艺术的殿堂,如果能去那求学,那该多好?
想到此处,人突然乏了。窗外夹道边的梧桐只剩下瘦瘦的枝丫,好生单薄,我替它们感到一丝凉意。
文化学校的H老师,一直很欣赏我的雄心,始终认为我决定去米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那里是美术的发源地。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家的二位都觉得我应该是稳稳当当高考,然后填一个稳扎稳打的大学就“保大祥”了。
老妈不是第一次把我当做疯人对待,但是她尊重我自己的选择,让我大胆去追逐梦想,然后潇洒地将失利以后的命运全权交付给她。
所以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误认为已经进了米兰美院,老师们在关键时刻表现得适可而止。
“那么就加油吧。”语气不强烈,声音有点游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