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李笑来分享时,“一念一世界”这一句话他一带而过,我却留神了反复咂摸。“念”大概是观念吧。正巧,看到了武老师的文章“不要做自己心念的囚徒”,我恍然大悟,是的,就是“心念”。不同的心念带你走进不同的世界际遇。
人的一生不是由一秒秒构成,也不是由一年一年构成,而是由一念一念拼接而成。
还记得巴甫洛夫实验么?巴甫洛夫是前苏联著名的科学家,他发现如果每次在给狗喂食之前先摇铃,多次之后,当狗听到铃声时,便会分泌出唾液,以为有食物来了。渐渐地,狗以为铃声就是食物,铃声意味着幸福,于是对铃声不断地执着起来。它的心念便是那个铃声。
心念即是执着,是追求。
女孩A从小崇拜自己的父亲,希望找一个像爸爸一样的男人嫁了便会幸福;女孩B有不幸的童年,父亲吸毒,母亲酗酒,终日吵吵嚷嚷,拳脚相向,她觉得婚姻是一条虚无缥缈的船,行驶在狂风暴雨下岌岌可危;女孩C出生在穷困潦倒的家庭,发誓要嫁个有钱人,才能摆脱命运的困苦。
ABC三个女孩不同的经历带来不同的心念,她们就像实验中的那条狗,认为只有找个像爸爸那样的,或者有钱的,或者不婚主义才能带来幸福和快乐,于是便执着起来,却忘记了目标是幸福,到达幸福之路却不只有那一条,如果和其他类型的男子交往,也可能带来幸福。
一个心念的产生,是希望重温某种特定的快乐,或者希望再也不要经历某一种特定的痛苦。
其实,我们都是实验中的那条狗,困于心念之中。看过一个案例:有一个车祸幸存者对所有车祸产生时的一切条件过敏,不能看见车,甚至不能听到刹车声。这也是一种执著,要从他的心念中解放出来,关键是要放下“我再也不想看到这一切”这个心念,用平常心接受车祸的客观事实,不带有情绪。我们每个人都有极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只要我们能持有平常心待在任何一个情境内,那么一切固执的心念便可以自然消失。这个方法颇有点像《齐物论》中的“丧我法”,支离自己的心念。
不论多美好的心念、想法、口号,都不要过于执着,跳出来观察,看看这个心念是怎么产生的。不要做心念的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