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怀感恩之心,长大才能才能回报父母和社会。没有感恩心理的人是可怕和可悲的。所以感恩教育一直是家庭和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点。但感恩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快来看看,你的感恩教育,有没有陷入这几个误区呢。
误区一,感恩是单方面的。
通常我们认为的感恩教育,就是教育孩子,要热爱父母和老师,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他们的感恩。这是最传统最普遍的一种思维。然而,感恩教育,真的就是这么简单的单项付出吗?答案是否定的。感恩教育,是双向互动,是让孩子也能体验到父母对自己的感谢之心,体验到他人对自己的付出也心存感谢,这才是完整的感恩教育。
生活当中,父母常常让孩子帮助做一点事情。当孩子把一杯水递到你的手中,或者是给你进门给你一个拥抱的时候,父母也应当真诚的对孩子说一声“谢谢”。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除了让父母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辛苦,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为人父母的快乐。应该感谢孩子的到来,让父母的生活更加快乐美满。也应该感谢他们,让父母参与了他们的成长。经常对孩子说一声谢谢,真诚的表达你的感恩之心。
孩子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加强自尊心,变得更自信。父母不用担心孩子会因此而变得骄纵,反而你的感恩的心态传达给他,他同样会感谢有你这样的疼爱他尊重他的父母。他同样会感恩老师,感恩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甚至会感谢那些看似和他没有关系的人。比如走在马路上,平安的回到家里,就会感谢那些遵守交通规则的人,正是这些人遵守交通规则,他才能平平安安回到了家中。懂得这些,他就会成为一个真正懂得感恩的孩子。
反之,一个被单向灌输感恩父母的孩子,父母的爱,对他就形成了压力。学习优秀的孩子好一点,较差的孩子就会越来越自卑,觉得对不起父母。内心的愧疚个自责,让孩子长期处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导致负面问题的产生。
误区二,不听话的孩子,就是不懂感恩。
作为父母,不能认为,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就是不懂感恩。不听父母话的孩子,更有主见,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长成什么样子,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孩子有主见,他活的更有目标。他选择的道路,也许不是你满意的。但是孩子的生命,首先是他自己的,然后才是父母的。首先要尊重他体验生命的权利。当他越开心,越丰富,越能活出自我时候,反而,就是对父母最大的感恩。是树苗就长成参天大树,是花朵就尽情的绽放自我。当他们一个个都活成了他们最应该有的,最好的模样的时候,这不就是对父母最大的感恩吗?
误区三,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回报父母。
教育孩子感恩父母,孝顺父母,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感恩教育的目的,绝不单纯的是为了让他学会回报父母,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让孩子,有一个更健全的人格,在遇见挫折和磨难的时候,能够乐观坚强,从而走出人生的低谷。
美国总统罗斯福,小偷进了他的家,偷走了他的东西。别人写信来安慰他,罗斯福列出了三条原因,对这个事情表示感激,第一,小偷来了,偷走了,是我的东西,而不是伤害了我的人,第二,小偷偷走的是我的东西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第三,感谢是别人偷东西,而不是自己。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的孩子如果在面对挫折坎坷的时候,还能够有这样的心态,将来的人生道路当中,就会越走越稳。罗斯福的事例,是不是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不能预测孩子的一生会出现什么样的磨难,但我们可以选择教会他们,面对磨难的时候,找到值得感谢的方面,变得更积极和坚强。这才是感恩教育的终极目标。
误区四,感恩教育是等价兑换。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感恩。如果没有能力,不能报之以李,就不能感恩吗?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涌泉是滴水无限大的倍数。可事实上,我们往往没有更多的能力,能像涌泉回报滴水一样,回报和感恩别人的帮助。
但是,每一个人都有感恩的能力,和属于自己的感恩方式。
一个女孩儿,美丽的微笑,一句发自内心真诚的问候,一个温暖他人的小小的举动,也有可能胜过更多更多的物质上的资助。当一个人满怀感恩之心,做出来的举动,我们不要看轻任何一个。
有一个前辈曾经这样说过,感恩孝顺父母,是各有各的方式。有钱就要孝顺钱,没有钱就要出力,如果没有连力气也不足,那就好好陪父母说话,如果连话都不能多说,哪怕有一颗孝顺的心,常在心中为父母祈福也是孝顺。
同村一个老婆婆,五个儿子。前四个儿子都是很有作为的人,忙的常常回不到家。第五个孩子,略显愚笨,但却常年守在她身边,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小儿子的感恩和孝顺,恐怕是那四个孩子的金钱加起来也难以匹敌的。所以不要轻易用金钱和物质去衡量感恩的多与少。
以上几个误区,是很多家长容易陷入的。希望能够避开误区,正确引导,感恩教育,就能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