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一次月考的结束,各级各班的试卷分析,原因都归结到到阅读理解的失分,这其实也是考生常谈,也是痼疾所在,所以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阅读指导课听评课活动。
每级推选出一名老师参加,我们组让我来讲,一则推辞不过,再者心里也清楚自己需要克服惰性,多锻炼才能有感悟与提升。
于是,接到任务后,自己开始着手准备。但是自己对于阅读理解要讲什么,是讲阅读理解题的做题技巧,帮助学生提分还是带领大家阅读,然后指导孩子对正在阅读的书目有深化和感悟,亦或是重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单纯的,没有压力地去阅读,心中还存在较大的疑虑。
好在下午南校区吉老师就要开始讲课,而且学校还邀请了教育局的语文教研员高老师听课并做指导,于是欣然前往,想一解心中疑惑。
吉老师讲的是《阅读理解大讨论》专门只对考试中常见的阅读题型,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指导。这节课其实两年前听过学校一位很有教学特色的名师徐老师讲过,其中有个“三读”环节——一通读全文,二带着问题再读,三对照答案再读检验,觉得挺值得借鉴,但是一直再强调读,对于做题时机的把握没有提到。所以,整个听课过程中,自己一直在考虑,钻到这个问题里想把做题过程进行精细的拆解,以便提升学生做题效率。
课后,我迫不及待地把这个问题跟高老师提出来了,但高老师的答案是不用做过于细致的划分拆解,这有些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这会导致学生学习太过功利,缺乏后劲。
评课时,高老师在肯定讲课老师的优点的同时,也指出了这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阅读指导,应该是“做阅读题技巧提分课”。并提出我们对于阅读课的理解还有些偏差,阅读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以及阅读方法的指导,重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其实阅读课有很多种,例如阅读分享课、阅读摘录课,阅读特色课等等,每节课一个指导重点。
听了高老师的一番话,我对于阅读课有了大致的思路。心想,我们班这段时间正在共读《草房子》,便打算讲《草房子》秃鹤篇的阅读指导课。思路确定之后,便开始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从网络上搜索了一些相应的资料。又特意重读《草房子》,两天之后,课件基本成型。自己还有些得意地认为自己现在备课字效率有所提高。
过了两天,学校宣布马上就要国庆节了,阅读指导课到假期过后再讲,我也因此把这件事放到一边。
假期过后,阅读指导课又提上日程。学校通知后天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讲,可自己却静不下心备课,有点“一鼓作气,再而衰”的感觉。只一心处理各种学校和班级的各种杂事,不时还自己宽慰自己,反正就是教研组内部的一次听课,不用那么紧张。
一直到星期二下午,才开始真正梳理自己的思路,并把自己的思路大致给同教研组的一位很有经验的韩老师说了一遍,同时,我把自己在设计中的一些担心说了,害怕预设问题太难,学生的理解和表达水平不够,因而对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韩老师也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我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然后就在脑海中不断预演自己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希望这部分能做到天衣无缝。这还是上次讲《枫桥夜泊》时吸取的教训,上次因为有一个环节自己思路没理清,导致讲课时这部分内容显得混乱,逻辑不清。心想这次一定要吸取教训。
夜深了,明天就要讲课了,我辗转反侧,在脑海中对每个环节进行细致的拆解,希望明天可以呈现出自己理想中的状态。
20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