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祠位于贵阳城东扶风山麓,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阳明祠是三组古建筑的总称,它包括阳明祠、尹道真祠、扶风寺三部分。三组古建筑共同组成环境清幽、景色秀丽的扶风山风景区,清代西南巨儒郑珍曾赞之为“插天一朵青芙蓉”。
"三不朽"
人的最高成就,古人认为是立德、立功、立言,谓之"三不朽"。
论“知行合一”
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而是内有良知则外有良行,如果没有致良知,就不会实际的善行;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认知实践方面的。
王阳明先生像
阳明书院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此心光明”是心学的高度概括,阳明先生终其一生之力,将心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体系构建完成,而心学最终目的就是光复内心的良知,达到我心光明的境界:一念发动、一言一行,都没有私欲和恶意藏匿其中。所以“此心光明”是其心学的高度概括。
《重修扶风山》曾经记载过阳明祠“复廊涌翠,飞阁流丹”,指的就是扶风寺二楼如同画屏般的翠竹林,午后阳光透过竹叶投射在走廊间,竹林的翠色就好像从窗外涌进来一样。诞生于嘉庆1814年的阳明祠,已经是经历六朝的老人了,它数次毁于战火,又数次重建,曾经被军阀占用,园中小池干涸,再无游鱼青萍,又曾被雅士和政府请名匠修复,存活到了今天,历经风霜,它留下的却是悠然。虽然踏进阳明祠的时间是工作日的上午,游客意外的并不多,哪怕这里临近市中心,也能享受到闹中取静的惬意感。或是去闻闻院中百年桂树的幽香,或是品茶观景,这里是抛去一切烦恼,只坐在其中放松的好去处,不知道现在吹响落叶的风声,与百年前的鸿儒们听到的是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