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个现实的问题。一个关于钱的话题。学习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离财富自由还有很远的路程。但在通往财富自由的必经之路上,如何利用理财工具,把财富的安全性做好,开源节流,终有一天,我们可以到达。
首先来对照一下自己的现状,看自己属于哪个阶层。如果把人按财富分为三种:普通人,中产阶级,高净值人群。我们是否已经踏入中产的行列。中产的定义太多,我们姑且以下边的标准,来聊一下这个人群。
一、中产阶级的定义: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不错的学历,受到过高等的教育,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拥有着自己的一个小家,在所在的城市拥有自己的住房,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职业素养,以及一定的家庭消费能力,他们在中国被称为“middle class”,中产阶级,在中国中产阶级的标准:
1,可投资金融资产在15-200万之间。
2,饮食支出占家庭总体支出30%以下。
3,年龄在45岁以下的成年人群。
二、中产阶级的现状:
网上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
我是一个城市白领,我被人称作中产阶级,我每天享受着别人羡慕的生活,但是我却时刻在担心,担心今天的工作明天会不会被辞掉?今天身体很健康,明天会不会因为一场大病而致贫?今天的职位明天还有多少上升空间?今天疲于奔命,明天老了谁来赡养?一次大规模的裁员,一场可能的降薪,股票的波动,税率的调整,甚至是住房公积金的调整,都能让我从睡梦中惊醒。
这就是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活,他们仿佛拥有着让人羡慕的生活,住着房子,开着车子,他们可能收入不少,可是大部分都会说钱不够用,这就是中国中产阶级的现状。
三、中产阶级的陷阱
中国中产阶级,他们的财富几乎没有暴增的指望,他们的职业没有收工的暂停键,他们的阶层待遇没有确定的法律保障。风光的物质享受背后是手停口就停式的职业压力,体面的社会地位背后是患得患失的身份焦虑感……
1、工作狂变成了过劳死,中国式的中产阶级薪水不断升级,却没时间享受生活,唯有拼命工作,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才能保证自己的车,自己的楼能够继续供下去,才能保证孩子的学费甚至将来能够出国留学,才能保证能够负担起家中老人患病,住院等高昂的医疗费。
2、奢侈消费与炫耀性消费的享乐主义文化已经在中国的中产阶级中蔓延,中国传统量入为出的观念被新的适度的奢侈,理性的透支观念取代,中国的中产阶级开始关注流行时尚,品牌,品位,并让这种消费观念最后形成了一种物质和地位的攀比,为此,他们对物质产生了更迫切的渴求。
3,小本生意的患得患失,中产阶级“有些”钱,但是中产阶级未来要花的很多钱还没有挣够。遇到风险,降低消费水准,成为中产阶级的无奈。中产阶级“有投资”,政策的不稳定,职涯的起伏,家人的健康……都有可能减少投资资金,只是用原始积累来投资,要么慢慢增值,要么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中产输不起,最怕打回贫困的原形。
4,中产要抚养孩子,不少中产阶级已步入中年,还要负担家庭的饮食,医疗,游乐等不断上升的成本,和草根阶层不同,中产阶级在住房,汽车,生活方面追求更加舒适和精致,在子女教育方面更加渴求完美,恨不得子女一出生就通晓8国语言。中产阶级上涨的工资永远追不及中产生活上涨的价格。
美丽的“中惨阶级”,过着所谓的品质生活,其实只是衣冠牛马,疲于奔命终其一生。持续的现金流收入是长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最后搞不好还要延迟退休,养老金不知道有没有着落或者缩水。
这就是中国中产阶级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我们一边在倡导消费升级,一边要加倍努力,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一边努力想活在未来,一边又看不到未来。
我们拼命学习,打造自己的多维竞争力,可知识变现总归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罗胖没有央视主持的经历,也就不会有得到,笑来老师没有丰富的投资经历,也不会有对比特币的敏感嗅觉。
对于我们,了解最基本的理财工具,帮我们及时发现财务漏洞,在保证自己所挣到的钱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再去多方位配置资金,从而达到保值增值,增加被动收入的财务目的,这是第一步。
其实人活着无非生老病死,如果把这几件事安排好,规划好,那我们就有了折腾和冒险的资本,无非锦上添花还是原地踏步的区别,不至于从头再来。
今天只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来缓解中产阶级的财富焦虑。那就是通过强制储蓄的方式,把安身立命的资金规划好,严格按照“收入-储蓄=消费”的理财公式,管好自己的每一分钱。
当然,这个储蓄一定不是存银行了,而是用专业理财工具把自己的焦虑拿走,用一小部分储蓄的方式,相信我,有这样的工具,至于如何利用,就要咨询专业的理财顾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