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丁·塞利格曼,当代认知心理治疗的创始人之一。
关于本书,这本书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指出,人们之所以会悲观,是因为他们具有习得性无助的经历。就像习得性无助一样,乐观也是可以学习的,只要你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解释风格。这本书告诉你,怎样习得乐观。
核心内容
一、乐观为什么是可以培养的;二、习得乐观的技巧——ABCDE 法。
一、悲观源自于习得性无助
乐观的人在遇到坏事时,会认为失败只是暂时的,每个失败都有原因,这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运气或者其他人为原因的后果;而悲观的人相信遇见坏事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这些坏事会毁掉他的一生,影响会持续很久。
悲观的核心是无助感。无助感,就是不论你怎么做都无法改变命运的一种感觉。人们只有在觉得做什么都于事无补的时候才会产生放弃的念头,相反,在人们觉得他对一件事有控制力的时候,他是不会放弃的。习得性无助的经验,造成了一个人悲观的思维方式。
二、解释风格决定了你是乐观还是悲观
解释风格,是你对一件事为什么会发生的习惯性解释方式。乐观的解释风格,可以阻止习得性无助,而悲观的解释风格会散播习得性无助。你的解释风格决定了你是乐观还是悲观。
【案例】
凯蒂因为一个晚上的破例而否定了整个节食计划,觉得之前做的努力永远失效了,这个是永久性的解释;她觉得自己总是受不住诱惑,而且任何事都坚持不下去,这个是普遍性的解释;而且她把失控归因为自己太软弱,这就是个人化的解释。
悲观的解释风格有三个维度,就是永久性、普遍性和个人化。悲观的人相信,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坏事会永远影响他们的生活,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使得无助感会扩散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打击面百分之百。他们总是怪罪自己,把不是自己的过失看作是自己的错。而乐观的人正好相反,他们觉得坏事都是暂时的,是特定的原因造成的,这就限制了无助的时间和影响范围,而把好事归因为自己的人格特质等这些永久性因素。
三、乐观也是可以学会的
就像无助感可能是习得的一样,乐观也是可以学会的。
四、ABCDE 疗法
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B,Belief,代表你对这件事的想法;C,Consequence,代表你依照自己的想法做出的行为,也就是后果; D,Disputation,反驳; E,Energization,激发。
1. 识别 ABC
你首先要识别出自己的 ABC 模式,也就是识别出不好的事跟你的想法和后果之间的关系。
【案例】
在上面举过的凯蒂的例子中:A 是凯蒂违反了节食计划,吃了薯条和鸡翅,这个是件不好的事;C 是凯蒂破罐破摔,放弃了整个减肥计划,然后吃了一整盒蛋糕,这个就是后果;B 是凯蒂对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自己软弱,觉得整个节食计划都给毁了,并且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
之所以当 A 发生后,凯蒂会做出 C 的行为,是因为凯蒂的解释风格,也就是 B 是永久性、普遍性和个人化的,她是悲观者。
要识别出自己的 ABC 模式,你就要注意当自己遇到不愉快的经历时,你对自己说的话,你当时出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写日记,把每天发生的事记录下来,找出你日常生活中的这些 ABC 都是怎么运作的。
2. 反驳
反驳的含义是指反对自己的想法,跟自己的想法辩论。当你跟自己反驳的时候,你要像一个侦探一样去找证据,看看支持自己想法的证据在哪里。
【案例】
凯蒂认为自己的节食努力前功尽弃了,其实,她可以计算一下薯条和炸鸡翅的热量,她会发现,这些加起来只比晚餐的热量多一点,既然她没吃晚餐,就两两相抵了,其实没多大关系。再比如,凯蒂认为自己软弱无能,其实她可以回忆下,她的节食计划已经坚持了两个星期,这证明自己很坚强,并不是意志薄弱的人。事实上,好几个人都说她看起来瘦了。
当你像侦探一样为自己的想法寻找证据的时候,搜集一下所有可能的原因,问问自己,可不可以找到其他角度看待这件事,然后把重点放在可以改变的、特定的、非个人化的原因上。你的任务就是要打破这种杀伤力很强的习惯思维,训练自己寻找各种可能性。
3. 激发
激发是反驳所带来的精神和行为的结果。激发这一步能够让你检验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后,是不是带来了行为的改变,或者说,它能让你找到更有意义的解决方案。如果你经过了反驳这个步骤,证明你所持的消极看法是对的,你应该采取的是“非灾难”的解决方法,也就是说,事实虽然很糟糕,但不代表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会给你带来灾难。
【案例】
就算凯蒂吃了薯条和鸡翅,这不代表她应该就此破戒,大吃大喝。凯蒂应该问问自己,消极的想法对自己有用吗?有的时候,阻止这些想法的破坏性比这些想法是否符合事实更重要。认为自己是个贪吃鬼就会让凯蒂破坏节食计划,引起更多的消极情绪。
所以,你应该干脆不去管这些想法是否正确,直接反驳它,或者干脆不理它继续过日子。
“我很不满意,我一直在行动—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