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有能力尊重孩子独特的成长旅程时,将会引导他们培养自己内在的心声,并以自己的心声为荣。由此,他们营造人际关系的能力会得到强化,而且他们建立的将会是一种健康而相互独立的人际关系。由于每个人的道路都各具特色,也就不会再有人极端地依赖他人。这样的铺垫将会为孩子进入成年期早早作好准备。健康而相互独立的人际关系预示着更成功,更亲密的情感关系。
要想接纳孩子,我们就得摆脱有害的陈规,在更深的层次上与他们交心。当我们让自己与孩子的脉搏同步时将会发现,每个孩子想从父母身上得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有的孩子需要我们温柔舒缓,另一些孩子则需要我们刚毅果断—即使从他们的表情是这样的也看得出来。一旦我们接纳了他们最本质的特征,就需要重塑自己以回应他们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放下为人父母的架子,逐步变成一个适应孩子需求的父亲或母亲。
我们拒绝接受孩子最本真的状态,往往是因为我们心里存在误区:如果不限制孩子的天性,他们就有可能做出破坏性的行为。事实上并非如此。我所提倡的是接纳孩子的本质,即他们最初始的天性。在此基础上,下一步才是调整孩子的行为,使之与他们的天性相和谐。
如果我们的孩子做出了一个行为,而我们认为这个行为是“坏”的,是不容妥协的,那么恰当的反应是坚持原则。但如果这种“坏”是由于他们无法控制的痛苦情绪而引发的,那我们就应该给予理解。如果他们依恋我们,粘着我们,那我们也许应该殷勤的抚慰他们一番。如果我们呵护过度,没有充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那我们也许应该引导他们如何安详舒适地独处。如果他们希望一个人安静地待着,享受个人的空间,那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场所并予以尊重。如果他们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吵闹疯玩,那我们就不要去干涉,任他们尽情享受。如果他们该做功课却还在吵闹,我们就需要约束他们,要求他们集中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