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是高二开始分科的,我毫不犹豫选了理科,因为我觉得理科只要聪明如我就容易得高分,文科这种似是而非的辩证的东西靠死记硬背体现不出智商(当年多幼稚!)。
诶,果不其然我就考的越来越低了,我竟然忘了理科容易得高分也容易得低分,而且这时候也不会再有死记硬背就能得分的机会了。
我曾经在下课的时候恰巧看到前排的同学在做题,这种我一眼看出正确答案的题看着前排同学推倒了半天。当时我就对自己的智商产生了优越感。但是考试下来那个前排同学往往比我得更高的分。究竟为什么,他明明比我笨,一定是我没有认真,我要是认真起来我自己都怕。嗯,反正这次我错的地方一看答案都懂了,还是不要纠结在这种陈旧的知识点上吧。
我为什么对自己的脑子如此自信,有几次课后作业我自己根据已有知识推倒出以后才会出现的公式,然后这个公式在之后的课堂上讲到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书上有,而且看同学们的表情想必也没有几个人亲自推倒出来。于是就悄悄的感到无聊,悄悄的分散注意力,然后老师一变形,我就傻逼了。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几次我就招架不住了,一边无聊一边恐慌,一边自信一边找借口。不过很难得的是从来没有过自我怀疑,是觉得哪里不对,但是说不出来。
工作了,我对之前在大学里学的东西依稀记得,而且在培训的时候似乎学到了超多的东西。我工作的第一个任务是写个根据名称映文件批量改名的小工具,类似的东西我曾看到一起学习的同学大概两个小时就写出来了。我足足写了两天,然后写完后各种修改又改了几天。虽然领导也不着急要,但当时内心火急火燎的生怕被开掉,才知道自己多弱。
这种和当年似曾相似的感觉。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我们来先做一个测试,我告诉你英文“A-Z”这26个字母分别对应“1-26”这26个数字。这个规则简单吧,现在立刻告诉我第14对应的字母是什么,有几个人能脱口而出的? 当然你们可以扳着手指从ABC开始数,数到14,这是需要时间的。和我当年考场上推倒公式一样,和我刚工作的时候每做一步都要先理好思路然后再验证一遍一样。我们深知找寻答案的方式,但是并没有对知识点建立映射。
高考并不是考人的“智商”,而是考人对“知识点映射”的储备量。公司招人(正真做事的职位)绝大多数是看对行业“知识点映射”的储备量,可以粗略的视为从业经验。
我不是为高考洗地,坦率的讲,从这点来看似乎高考真的为以后的工作岗位选拔了人才,为建设祖国做了贡献。
但现实情况要复杂的多。一些考不上好学校的人高中毕业就从业了。由于学历低,高考又打击了自信心(可能认为自己脑子真的笨),所以从业一开始身段很低,有事就做随叫随到态度谦和涉猎良多(《孟非自传》里写了他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差不多就是这种典型)。当某知名大学毕业生出来找工作的时候,与这种混迹行业4年的老油条根本没法比,行业知识点“映射”储备量不是一个量级的。再加上知名大学出来的人头上光环未消,很多不愿做低下的事情,故反而处于社会的弱势。不过这种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慢慢缩小,实现反超,毕竟这些人还是学习能力很强的一批。当然具体怎么样要看个人。
所以那些学生时代成绩好的同学,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没多想,就使劲学习的;另一类是多想了,可能徘徊过,但是看透了问题的本质,然后再次纵身题海的。
当然那些学生时代成绩不好的同学,你们并不是不够聪明,而是不够智慧。聪明和智慧的区别在于:聪明是智商(天生成分大),是你知道问题的答案;智慧是结果(可以根据后天经验提升),是你知道问题答对或者答错带来的影响,由此来决定要不要答这道题,或者知道答案后根据情况需要,而故意抛出错误答案。
任何职业任何岗位,只要想做,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没有什么做不到的。因为据我观察,所有行业都存在大量混日子的人。猛兽来了,你不需要跑过猛兽,只需跑过周围的人就能幸存。
生活美妙,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