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汝官窑,真相为何藏着掖着

       目前为止,文博界官方死死咬定北宋汝官窑窑址在清凉寺,且考古发掘,除汝窑瓷外,其他类型瓷器并不丰富,品质质量也差强人意,似乎该窑址制作汝官窑一步登天,极不符合逻辑。所谓汝官窑,实质上是上贡性质窑口,这是很明确的,宫廷或官方不可能指定产品不晃眼的小窑口供御。

       根据现在能见到的汝窑作品,段店,张公巷,清凉寺,文庙四地质量最好,都具备供御潜质。

       按照窑口产品多样性,质量,生产能力比较,段店窑当仁不让,

       段店也产汝窑瓷,而且品种质量各方面远超其他几个窑口。

       有一个问题:究竟喜欢何种颜色汝瓷最为北宋皇帝青睐?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汝瓷中,器底刻有“甲、乙、丙、丁”款,都是北宋宫廷实用器,肯定走不到北宋皇帝面前,被皇帝观赏,把玩。

       但“甲乙丙丁”刻款,正好提供汝官窑等级参考。

       有资料证明,段店在北宋中期就已烧贡瓷。这也符合实际情况。北宋晚期,可能段店窑口太庞杂,把制作简单,易于规范的汝窑品种,另辟窑烧制。清凉寺窑和张公巷窑就是。

济阳里文化馆藏:北宋清凉寺汝官窑瓶(残件)

济阳里文化馆藏:北宋中期段店汝官窑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