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叶
一
前天晚上,金刚老师提到刻印,送两位多年未见的好友,一位老先生正文刻的“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说的他自身切实的一生历程。而另一位“兄长”,刻“茶非茶,水非水……”,似乎很有禅意,金刚老师原本给他的是“菩提无树”,对方以此引申,有“欲穷千里目”的架势。
我听着,一直想笑那位“兄长”,感觉十分的伪禅思想。我就想说既然这么有领悟,那就空吧。还刻啥呢?就像麻将里的白板一样。一个轮廓,啥都没有,里外各有天地,这境界不还更高?
要我说,境界并不是虚空,也不是安在佛教名头上的,这是一种个人的思想姿态。每个人因为天生的秉性,出身,经历,姿态不同而造就处于每个时期中不同的各类人。一个人的境界在哪,只有最真实不虚的表现,才能有所“划分”,这是需要客观看到的事实,并且这个划分,并没有利益驱使,也没有功名的参考。仅仅是“心照不宣”的东西,如陈述句般真实描述具体的状态便可。
要说这个观念,我说过多次,而品鉴之悟,亦复有之。金刚在去年初识,便畅言,品鉴,均是对欣赏者有了高的要求。对于“创造者”来说,做一件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大抵是随心随性的,此则技巧娴熟,有章可循后的自由发挥。但要是追随前者之貌,不可与之言者,皆需多方证实,研究其源,此文化底蕴亦须深厚甚至有所延伸,此为“规矩之内”。此二境,于我而言为一境,务真之境。
蜉蝣于天地,一瞬也,万悟则万象,你我皆在其中,如星月绕行,相伴有容,不藐不卑,从容处之,得欢心一世者,得处真境。
圣者有言,见山是山,三境。一三为境,二为悟行,一三之意为贯如始终,有此者,如真圣,讨巧者,一境则不前,万事刻意避之,“捧”佛之靴,以瞻仰膜拜顶礼为圣,无灵韵。曾有活佛笑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此恰为一三境汇源。
二
昨日风雨侠客与我同行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区”,足足有四个时辰是在一起的,一路上,告诉我哪里的奶酪正宗,哪里的大楼是何背景,哪些胡同别有风味,哪些有趣新鲜的“卖点”饭馆。一路更有他八十年代一百美元的唱片,音色依然,并未失真。这位祖籍宁波的先生,于京生活,潇洒有味儿,此为“民生”。
车上播放着电台,几位主持人在那瞎贫,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功能”,哪怕报个路况,都没有,于是风雨侠客又“忧国忧民”,感叹农民伯伯清苦,他说他自己都觉得愧疚,每天不用去公司,偶尔去签字,写个材料,都觉得有愧,何况这些坐在空调间瞎贫的人。我想,更何况那些夜夜做“暴富”梦,而不择手段,坑蒙拐骗的年轻人哈。用一句话总结,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然这类人,已有破罐子破摔之势,为嗟来之食,不修君子之身,不在“境内”,在我这,为“下九流”,难登大雅之堂,不论。
平民一生,真切有味,则为太平盛世。万万民之国,万万民其乐融融,则国昌盛有礼,民皆有真境,国则纯真永葆。
四有青年们,坚持不懈,一生可安。
晚安 丁酉吉年
今天逛高碑店,高兴的不是砍下一套老榆木桌子新店之用,而是给人留了利润空间,不砸人饭碗。重点还在讨了福气,婴戏图,百福不一,大花插开小片的“大明嘉靖年制”。是否真品,有待考究,但婴戏图,表情清晰,器身“踏实”,已安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