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上,有没有常常觉得和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格格不入?想跳脱固有的圈层,却发现被紧紧束缚,最后不得不和这个世界和解。《水形物语》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在我看来,是一个童话了的与世界对抗并战胜世俗规则的理想化故事。

故事发生在美苏冷战时期,哑女艾丽莎在政府实验室里做清洁工作,在孤儿院长大的艾丽莎受过良好的教育,因为不能说话在同事圈里很受排挤,只有同事塞尔达愿意帮助她并跟她说说话,在家里,她有一个能说得上话的画家老头嘉尔,因为渐渐流行的摄影,老画家的画作越来越不被人待见,这种被抛弃的世俗偏见让老画家和女主变成一对惺惺相惜的可怜人,所有人都赶着时代大潮往前走,只有他俩仍然重温着电视机上的古老舞蹈,延续着对过去生活的坚持。

某一天,艾丽莎和往常一样在打扫实验室的时候,实验室里拉响了警报,一个装满了水的神秘罐子被推进实验室,本来平淡如水的生活彻底被打破。好奇心的驱使下艾丽莎接触了政府实验室对外宣称的“试验品”,她给这个来自南美洲的“人鱼”吃鸡蛋、听音乐、看画册,慢慢地,艾丽莎发现这个“人鱼”是有情感的,他听得懂她说的,并且无偏见地看待作为人的“艾丽莎”。

“人鱼”作为美苏争夺科技主导权的重要研究对象,美苏两国都想得到它并从对它的研究中获得情报和实验数据,美国方面想解剖活体研究“人鱼”的机能,苏联方面想摧毁“人鱼”让美国的研究计划泡汤。于是,艾丽莎和她的画家朋友以及同事塞尔达展开了一场对“人鱼”的惊心动魄的营救活动,幸亏得到了苏联潜伏在美国政府实验室的科学家的帮助,这位科学家在两国政府的交锋中还保留着科研人员对于实验对象的同情以及对科研工作的尊重——对于具有思考能力的“人鱼”不应该被当作小白鼠做活体解剖。

在艾丽莎等人的营救下“人鱼”成功逃脱,艾丽莎把他藏在家里,渐渐地“人鱼”学会了与人相处,从开始血淋淋地撕开小猫当作食物到和小猫玩耍,从抓伤老画家到渐懂人性,“人鱼”慢慢地与艾丽莎产生了暧昧的感情(额……非常非常想吐槽把政治暗黑梗弱化为情感童话剧)。好景不长,负责此项计划的boss最终找到了艾丽莎,一番激战之后,明明已经被枪击中的“人鱼”突然复活(可能因为雨水是淡盐性的?提供了人鱼需要的机体恢复元素?不懂……),抱着已经受伤的艾丽莎跳到了码头下通往大海的河水中……

故事到此为止,画外音以老画家的口吻响起:也许你们想要看一个完满的结局,那么艾丽莎和“人鱼”从此以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画面上一直存在于艾丽莎脖子上的三道抓痕在“人鱼”吻上艾丽莎时隐隐现出了类似于鱼鳃的东西……至此,艾丽莎反抗世界、追求自我的过程最终完满结束。

后来无意中得知这部电影是奥斯卡获奖电影,讲真,有点小惊讶,毕竟这部电影槽点很多,编剧的脑洞是大的,编出了这么一部反映冷战时期美苏政治斗争、黑人社会地位、科技带来的职业群体弱化等等社会现象的电影,情节可圈可点,但是奇幻加爱情的元素最终让这部电影走向了夹杂在商业片和文艺片之间的四不像的境地,既想揭露冷战时期美国社会的种种丑闻,又想以浪漫的爱情幻想赢得观众,最后变成了一部跨物种之间不被接受的恋爱追逐记。但不得不说,电影中对于老事物的场景化呈现,以及对于种族歧视、政界嘴脸等暗讽化的细节描摹,虽然只是一带而过,仍然很戳我的心。
当然,电影里与世俗规则的对抗以成功告终,现实生活中呢,你真的敢做那么一个破壁人?最后以未知的方式结束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