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教的勇气》的作者是岸见一郎,他是一位哲学家,主要研究阿德勒的心理学。作者从心理学和哲学方面,深入浅出的总结了简单切实的育儿之道。让我们知道不赞成不批评的管教方式,赋予孩子面对生活的勇气。
如何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特别是现在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如果教育不当,一些孩子逐渐会变成好吃懒做,目无尊长,刁蛮任性,花钱如流水,顶撞父母无所谓,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大。
如果孩子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意义,那他可能会老老实实的心甘情愿的按照父母的话去做。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事情,父母还一个劲儿去唠叨的情况下,孩子原本打算去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大大的减少。
我小的时候特别爱学习,是那种只要不让我干活,我就能认真学习的人。我不愿意去地里干活,怕蚊子,怕蚂蟥,心里暗暗发誓,好好学习,长大了不干农活。我还是比较懂事儿的,每当完成作业,做完练习册后,我都会抢着帮妈妈干活。有一天擦玻璃,由于不懂得技巧,把六块玻璃都擦完了,放在一起,一不小心掉到了地上。被我爸爸把我一顿臭骂。那个时候觉得很委屈,幸好一块儿没打,我的心里多少有些安慰,我感觉当时劳动的积极性打消了。眼泪在眼圈打转转,心里想:“又不是特意弄掉的,还骂我。”
我自己作为被打击的感觉很不爽,想了想自己是不是也打击过别人?对哒,自己的孩子,学生都打击过。拜读了《不管教的勇气》,觉得自己错了,想法是好的,育儿的方法不对。
作为父母,要平等的对待孩子,尊重他的独立人格,不要总是用命令性的口吻跟孩子说话。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亲的期望而生。父母没有实现的愿望。没有做到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孩子。一定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父母不能对孩子的课题横加干涉。孩子的课题要由孩子自己来承担,父母去横加干涉,一定会破坏了亲子关系。如果出现问题,孩子还会把责任推给父母,孩子的身心也无法健康的成长。
比如孩子的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课题,如果这次成绩不好,不必纠结这次考试结果,只需要下一次努力就可以了。作为父母,只需要让孩子知道应该认真学习,不必让自己的负担过于沉重。父母要想办法让孩子感到学习的喜悦。第一:要让他知道学习本身的乐趣。第二:让他能奉献社会,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总会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批评:”你看看人家的孩子打满分,你再看看你,怎么打那么点分?天天给你吃最好的,穿最好的,难道你的心都让狗吃了?真的太让我们伤心了!”看到淘气包:把人家玉米苗踩坏了,把人家孩子碰倒了,墨汁弄到别的孩子衣服了,碰倒不讲理的再来找家长,那就不是挨骂那么简单了,准是一顿暴打。殊不知,批评不是改变孩子行为的最好的方法。没有人喜欢批评,被批评的孩子总是心里不痛快,情绪不高。有的孩子寻求被关注,就会故意做出一些让你批评的事情来求得关注。有的孩子不是故意做错事,而是不知道这件事儿是错误的。有的孩子处于叛逆期,越批评,越适得其反,破罐子破摔。虽然批评在当时很见效,那是因为孩子害怕父母,但并不是孩子心里真的服气。久而久之,这种顺从会使孩子变得逃避批评,做事消极,变得懦弱。所以批评久了也不是好事。
那是不起不能批评就必须表扬呢?作者认为表扬也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孩子可能会依赖表扬。一旦得到表扬就心花怒放,开心无比。但如果要得不到表扬,一定会感到很沮丧,很郁闷。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会对自己好言相劝,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一帆风顺,人的一生不可能都生活在鲜花与掌声里,有顺境就有逆境,喜怒哀乐都得品尝。作为家长,当孩子做好事,可以用谢谢,而不是表扬。让孩子知道表扬是不平等的,是上级对下级儿的鼓励。谢谢是平等的,也符合了平等对待孩子的理论。一句谢谢,让孩子知道这是应该做的,同时也得到了父母平等的对待,也增加了他的贡献感。
对于淘气包,家长千万不能放弃,一定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比如说有的孩子思维跳跃,注意力不够集中,但是发展性思维较好,想象力丰富,富有创造性,父母要有意识的去关注孩子的长处和行为中好的一面。可以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成长,适当的询问:有什么可以让父母帮助的么?如果有需要,尽管开口来问哦。这些淘气包可能就是未来的身价上亿的企业家,发明家,千万不要被父母扼杀在摇篮里。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作为父母,对孩子所能做的,就是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赋予他们勇气,让孩子明白,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也能做到。帮着孩子靠自己的判断来决定人生,而不是替他们决定。要教孩子学会自立:能够独立做出选择,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和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不管教,不管教,不是真的不管教,而是懂得育儿方法才是正道。